第546章 很有思想的人物

    第546章 很有思想的人物 (第2/3页)

,很难抵挡朱慈烺去清屯检地。虽然做不到湖北那么彻底,但是在长沙、岳州、常德三个府搜刮出一千几百万亩的军屯、官田是没什么问题的。

    如果再加上武昌、黄州(也未被李自成占领)、汉阳三府地面上的军屯和官田,两千万亩都拿下了!这两千万亩按照东南军屯司的办法收租子,一年就又有八百万石进账(还有两百万石是“费用”)。余下的湖南州府和武昌、汉阳、黄州的私田多少还能找补一点,整个湖广未来年入两千万石都不是问题......这还没算工商业的税收呢!

    另外,朱慈烺还得了个江都武汉府,以后在长江中游就算有据点了。

    所以湖广之役看上去“憋屈”,还让李自成假装活着,但实际上的收获可是非常巨大的。

    不过这些巨大的收获都是长期的,而且还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消化......可是一场粮食危机,眼看着就要在东南半壁爆发了!

    在这座酒馆里面扯闲篇的都是湖广江南两头跑的米商,对于东南缺粮的问题,他们再清楚不过了。

    其实东南却粮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先李自成、张献忠轮番蹂躏湖广的时候就开始缺了,在左良玉收复湖广大半后稍有缓解。

    但这一次事情闹大了——之前李自成和张献忠对湖广的蹂躏只是针对表面,几座大城市掠一把算完。而这一次李自成闹了土改,可算是挖了地主阶级的根,而且还挖了大半年,现在还没完呢!

    所以朱慈烺的头还有的好疼呢!

    南京皇城,黄江和苏生这两个大皇商这个时候也在向朱慈烺报告东南各处粮食紧张的事儿。

    “千岁爷,即便有一些湖广米运到,也平抑不了东南各大城镇的米价,市面上的糙米,普遍已经涨到四到五两银子一石了,而且还在继续看涨!”

    “千岁爷,真是没有办法了......没有米啊!江南每年从湖广输入的白米不下两千万石,去年冬天到现在,怕是一千万石都没有。”

    “是啊,是啊!今年肯定指望不了湖广米了!明年会好一些,但是也好不太多了。因为今年的春耕已经误了,秋收一定不如去岁。而且小农卖米的意愿不如士绅地主......”

    朱慈烺听了这话有点不明白,“怎么说来着?为什么小农卖米的意愿不如士绅?”

    苏生绰号苏老米,家里原就是粮商,对这事儿再熟悉不过了。

    他说:“小农种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