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七章 招商大会 (一)

    正文 第三十七章 招商大会 (一) (第1/3页)

    “三拔呀。你花那么大的本钱,有什么事情就说。老夫能办的绝不推辞。”杨嗣昌也不客气,他开门见山地说。

    杨嗣昌,字文弱,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崇祯七年九月,他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兼宣大山西三镇总督,从此就和晋商结下了不解之缘。

    “犬子新买了几条船想跑海,可是阁老您也知道,海上不太平,所以想请吴淞水师帮帮忙。”范三拔也没有拐弯抹角,他直来直去说。

    “有合适人选吗?”杨嗣昌眯了眯眼说。明末财政不堪重负,曾经强大无比的海军早已名存实亡,特别是到了崇祯年间,军费来源不足,水师的投入早已经停止,士兵的饷银已经不记得有几年没有发了,说是水师,其实就是个空架子,烂摊子,就靠着剩下来的几膄破船给一些商人护护航挣口饭吃。对于这样的水师,杨嗣昌还真的一点都不在乎。

    “听说天津水师参将邓世昌(谨以此名来缅怀这位历史上可敬的将军)能力、风评都不错。”范三拔笑呵呵、低眉顺眼地说。

    “嗯,我知道了”杨嗣昌慢悠悠地说,说完,他就端起了茶杯。

    与此同时,晋商的其他几家的重要人物不是出现在京师,就是在赶往南京的路上。一股股暗流涌向了松江。数月后,松江知府、松江府守备、吴淞水师提督不是被提拔,就是被调离,新任命的人员来自天南海北,不过后面都隐隐约约闪动着晋商的影子。

    由此可见,明末时期的晋商,不仅是一个庞大的商业集团,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政治势力。这是后话。

    崇祯十一年八月六日。一道红霞连接在天地间,慢慢地,太阳露出圆圆了笑脸。太阳红彤彤的,瞬间给张家口披上了一件璀璨的彩衣。原野上,草木旺盛,野花缤纷。虽然已是夏末,但属于它们的颜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