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文化都是有数的

    第二百三十五章 文化都是有数的 (第1/3页)

    长明灯只有拳头大小,每个拳头上都雕刻着各式各样的花纹,而拳头中心,有一个红色的芯子,那东西很像蛇的舌头,微微那么翘起来。

    就在舌头翘起,刚刚与空气接触,唰一下给点着了,向上冒起青悠悠的火焰,火焰纹丝不动,直溜溜的向上蹿。

    陈杰往前靠了靠,对着这灯直呼呼的舒了一口气,金龙谨慎的观察着周围,就在这陈杰呼气的时候,并没有出现灯光闪烁,而是将灯色变成红色。

    “我靠,真是奇了。”黄胖子看到这一幕,也想试试。继而连三,大家都想感受一下这神奇的灯光。

    这一道长长的墓道足足有三十米长,而这些长明灯有六十个。

    当年在燕王古墓看到那些长明灯,那可是一个个人鱼做成的,每一盏灯烧的可是他们的油,虽然眼前的这些长明灯没有在燕王古墓里发现的残忍,原理肯定差不了,行了,这样神奇的东西也不是你我能够明然。

    柳东德指了指前面,“你们看,前方竟然有个西周的鼎。”

    贺伟和剌少峰满脸雾水,“这是搞的哪门子?”

    黄胖子在最前头,“快快快,这里有个下坡。”这下坡路是个旋转梯,就只能容的下一个人从梯子上下去,两个人并排都不行。

    这下坡路的两边分别都有两条墓道。

    此刻的赵安摸着自己已经凌乱的发型,脸上的渍泥都能搓的下,而他此刻就一点一点搓着脸上的渍泥,仔细的思索者。

    按照赵安的考古经验,元潮人墓葬大多都延续了汉人的葬法,也就是司空见惯的品字型墓室,一个主墓室,还有两个偏墓室。

    就算成吉思汗当时处于开疆扩土的南征北伐里,还没有完全在汉文化的洗礼下有所吸收,但是这样的墓室结构,赵安就是想破了天,也不知道是参考的哪门子文化,因为墓室建造本来就是一种文化的沿袭。

    比如从夏朝开始,就延续用人祭祀,用人殉葬,墓室都是以一朝见底为主,也就是火车轨型,一路走下去,就能找到主墓室,青铜鼎是陪葬的必须品。到了春秋战国,各国思想活跃,用人殉葬成为一门子探讨的话题,墨家就提出了要节葬,节爱。久而久之,有些地方开始了用牲口祭祀,所以古代字典里的牲字,它的原意就是祭祀的意思。不过,他们的墓室建造基本都是一统的。火车轨型,或者是方圆型,方圆型的规格是到了战国晚期,铁力牛耕的大规模使用,经济力发展,而且帝王们都相信天圆地方,他们想把自己葬在天上,就把墓室外墙建成正方形,而墓室内却建造成圆形,将墓室就摆放在圆中心。

    从东汉末年开始,开始出现了疑冢,手挡屈指的就是曹操曹孟德大人。

    从秦始皇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