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魏国风云 第027章 魏王设宴

    第二卷 魏国风云 第027章 魏王设宴 (第3/3页)

,陆宇暗叫一声不妙。本来在这里就已经没什么朋友,现在还处处树敌。目前是因为信陵君极力拉拢自己,西门候才不得已要忍着居于自己之下,一旦自己公开表态不为信陵君效力,那西门候岂不就能名正言顺地成为自己的敌人。而龙阳君那边的荆杰原来就已经对他不友好,自己必须想办法在离开魏国的时候把肖正文带着一起永远离开,否则要么只能放弃肖正文,要么将在信陵君与龙阳君两边都不讨好,那将会是十分棘手的事情。

    趁着午后还有些许时间,陆宇抽空继续推敲“阴符七剑”,想研究多一点技巧以弥补自己在剑术中的不足,为今晚的比试作最后的准备。燕人武士不会是什么强劲的对手,唯一的忧虑,是那日在醉兰坊中,龙阳君以一剑逼得陆宇不得不放弃杀死荆杰的杀招,分神来抵挡住这一剑。到底龙阳君的剑术高超到哪个程度?若今晚他提出要与自己比剑,自己必败无疑。

    假若不幸,要与龙阳君对战,如果自己选择弃剑认输,‘蛟龙侠’必将在世间除名。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忽然间一念浮起,已有了应战的对策。

    这是陆宇来到这战国时代中的第一座王宫。魏国本以安邑为都,后迁至洹水,最后才迁到大梁。陆宇与西门候同坐一驾马车内,随着信陵君一起进宫。没有透过窗口去欣赏这大梁王宫的宏伟,但在停停走走的途中,经过每一道门,都有重兵把守,即使是信陵君的车队,都要通过检查,可见其守卫之森严。

    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今晚宫内设宴,在平时可能并没有如此密集的守卫。

    陆宇有限的古文辨别能力在这里是一个硬伤。进门时两边雕梁画柱,动物倒是能辨别出来,就是文字一个都看不懂。赵、魏、韩三国本源自晋国,其语系与文字应较为接近;魏字结构修长,类似于周所使用的正体。陆宇本想问身边的西门候,又怕让他取笑自己连字都不认得,于是索性不去理会周围的建筑,热闹的王亲贵族也是让他看得眼花缭乱。

    殿北最中央的大席当然便是魏王的王席,而两边各设五十余席,又分成前后两席,每席均可坐二人,形成一个双重的“同”字状。越前面的席位,代表着身份地位越高,像信陵君与龙阳君,各占左右前席第一席位,而后席则是家眷与有身份的武士等。再接下去便是由王室内的贵冑大臣、各国使臣一字排开,即使在最尾席,虽然其身份与前面的无法比拟,但应该都是魏国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大殿中心的宽敞,犹如半个足球场,为今晚的比剑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陆宇有幸与西门候同坐于信陵君身后,而信陵君则与朱亥一席。众宾客陆续入殿,坐落于自己的酒席,不一会便接近满席。

    龙阳君与绰约多姿的公主魏明姬盈盈而至,吸引了众宾客的眼球,不少宾客都站了起来参见。一位是魏王的男宠,有着皇宫佳丽都要黯然失色的“美貌”;另一位是魏王的千金,明艳动人,华丽的服饰配上珍贵的首饰,一身珠光宝气更是全场的焦点。两人的随从跟在其后,荆杰亦在其中。龙阳、公主二人坐于同席。公主眼光扫至,望向信陵君席,发现了后席的陆宇,顿时娇躯微颤。

    陆宇心想她应该知道今晚的宴会有自己的出现,为何还表现出这种“意外”的动作。

    正想着,这魏国公主已经起身迎来,与信陵君打过招呼,客气了几句,最后美目停留在陆宇身上,娇声道:“自葬龙坡一别,本宫还未亲自多谢陆爷,今日重遇,陆爷气宇轩昂,更胜日前哩。”

    陆宇见到西门候眼中又闪现出嫉妒的神色,便站起来行礼见过公主,干咳一声笑道:“比起西门兄的功劳,本人功劳甚微,保护公主本是应尽职责,又何足挂齿。”

    西门候忙跟着站起来道:“陆兄说笑了,那日若无陆兄,小人又如何将公主安然护送至襄陵?”

    信陵君插话道:“二人皆有功,不必在此推托,有你二人如此人才,实为我大魏之福也。”

    一声清脆的铜钟声响起,提醒着众人入席。此时宾客皆已到齐,听到钟声,众人纷纷坐入自己席中,由原先的喧哗慢慢变成交头接耳。

    钟声再响,接着从大殿两侧中传出两声高吭的钟声,陆宇才注意到在大殿中间的两侧各摆放着一套大大小小的编钟,每套的数量都在百数十件。而编钟旁边各有两位乐师,负责敲击以奏乐。

    众人向门口望去,只见十数人组成的一队礼乐队一边配合殿内编钟的乐声,或吹或奏,一边迈着整齐而轻盈的步履,自门口处分成两队,一直走到编钟旁。

    陆宇内心无比震撼,心想这大概就是王侯的气派了。

    而不用猜也能知道,接着出场的便是在嫔妃们簇拥、数十名近身侍卫随后而步入大殿的魏王了。陆宇知道这魏国君主安釐王乃魏国第六任国君,但其生活荒淫无度,不但男女通吃,与龙阳君的关系弄得“青史留名”,信陵君之死也正是与安釐王的忌才有关。

    大殿内除了乐器声,再无任何谈话的声音,所有人纷纷跪伏地上,恭候魏王入席。

    侍卫分成三组,一组随魏王步向主席,其他二组同样分散到大殿两侧的酒席后方站岗。

    乐停。

    众人高呼:“大王万福!”

    魏王坐入席中之后,语气平淡却使每个人都听得到:“众卿平身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