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筷子文化

    第6章 筷子文化 (第2/3页)

走去。

    “小九,那个筷子怎么回事?”

    “主人,古华夏的筷子文化,是华夏民族很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文化。筷子文化以其不朽的品格,独特的魅力,成为华夏文化大花园里的一只奇葩。可以说筷子的出现,当属华夏古代特定文明长期发展的独特成果,人们称它是华夏人四大发明之外的一大发明。同时,筷子作为文明的产物,承载着人类饮食及社会文化,这两根七八寸长,细如小指的简简单单的小棍子,绝妙地应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灵活地在餐桌上大显身手,生动地诠释着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东方文明的象征,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精华。

    筷子文化源远流长,最早的称呼是“箸”,箸字的繁体写法是“筯”。

    从读音和字形上,就可以看出,筷子最原始的作用是帮助进食。

    另外,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筷子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

    筷子的出现不仅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革命,更是一种人类文明的象征。

    凡是使用过筷子者,不论华人或是老外,无不钦佩筷子的发明者。

    可是它是何人发明?又是何时创造呢?现在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然而有关筷箸起源的传说,多少可为找到筷箸的溯源起到一些作用。

    在民间有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首先是神鸟救姜子牙的故事:姜子牙在神鸟的指点下,用两根细丝竹验出了食物里的毒,从此他每餐都用两根丝竹进餐,而且四邻也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子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关于筷子起源的传说还有流传于江苏一带的商纣王宠妃妲己用玉发簪挟菜喂纣王的故事:妲己为讨得纣王的欢心,为了避免纣王因为太烫的佳肴而发怒,就取下头上长长玉簪将菜挟起来吹了吹再送到纣王口中。纣王认为由妲己挟菜喂饭是件享乐之事,于是要妲己天天如此。后来妲己即让工匠为她特制了两根玉箸挟菜,这就是最初玉筷雏型,以后这种挟菜方式传到了民间,于是华夏产生了筷箸。

    这则筷子传说不像第一个传说充满着神话色彩,而比较贴近生活,具有某些现实意义,但即使富于传奇性,也依然与事实不符。因为考古学家在安阳侯家庄殷墓发掘出的铜箸,经考证其年代早于殷纣末期的纣王时代,所以显然筷子既不是纣王发明,也非妲己创造,应是更早时期的产物。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大禹发明了筷子:大禹在治水期间,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细竹从沸滚的锅中捞食,以腾出时间处理急事。

    久而久之,大禹练就了熟练使细棍挟取食物的本领,手下的人见他这样吃菜,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油腻,也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箸的雏形。

    大禹在治水中偶然产生使用筷箸的最初过程,它比姜子牙和妲己制筷传说,显得更纯朴和具有真实性,使当今的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是真实的情形。

    应该来说,其实,筷箸的诞生应是先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并非某一人的功劳。而促成筷子诞生,最主要的契机应是熟食烫手。

    上古时代,因无金属器具,再因兽骨太短、极脆,加工不易,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茂密的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杆。

    正因如此,小棍细竹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