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再世昌黎

    第四百零九章 再世昌黎 (第2/3页)

此乃何人?

    丘山插手行礼:“在下不才,乃龙相帐下马夫。”

    阿逢闻言大惊:“西蜀当真藏龙卧虎,一名马夫,便有如此气概?”

    丘山笑道:“丘山自幼爱马,因其性优,适做朋友。其一,温顺贤良、吃苦耐劳、忠实肯干,值得结交。其二,友善合群,与之相处,互惠互利。其三,思维敏锐、明察秋毫,值得借鉴。其四,坚忍不拔、喜好竞争,催友上进。丘山虽非蜀人,却居蜀二十载,一直不离不弃者,便因蜀国蜀民如同良马,丘山爱之。丘山以为,太子与西蜀相交,有百利而无一害,更无后顾之忧,实乃上上之选。与此相反,北鞑、东吴,皆虎狼之师,应避而远之。”

    阿逢点头:“诚然,西蜀是不可多得的朋友,但我身为储君,不能仅爱一己之友,更要富一国之民。”

    丘山便道:“南虞天朝大国,所仗者南海水路也。但是,究其未来,仅凭水路,难以纵横华夏,必须水陆皆通。西蜀居高临下,怀两江之利,恰恰是水陆战略节点,陆通夏、疆、藏、鞑,乃至西欧北亚;水陆直达吴越,乃至东海。储君结交西蜀,不仅得良友之谊,更得千里之利。”

    阿逢闻言,鼓掌大笑:“阿龙,你这马夫做的“马说”,不让昌黎。让孤今日深深受教。”

    阿龙笑容满面,意志更坚,趁热打铁:“我这山弟之马说,不仅仅代表自己,更是表达千千万万蜀民的心声。虞君彰显恢弘之气,解除中桂之困,免其践踏于吴越铁蹄,如此不世之功,实乃可喜可贺。我西蜀举国上下,无不感喟虞君之英明。不日,我家君上更上奉上贺礼。”

    阿逢听到此处,更显惺惺相惜:“阿龙,你西蜀君民诚心诚意,我南虞岂能小家子气?阿龙放心,虞蜀联盟,定能万古长青。”

    虞蜀终于签订贸易合纵,并就中桂归属问题达成默契。西蜀最终虽略有吃亏,却不曾出让主权,也算南唱西和,双赢互利,皆大欢喜。

    临别之时,阿龙看向丘山,抱着万一的侥幸,颤声问出难言之隐:“青荷与尊夫人交往过密,近期可曾相互传送过消息?”

    丘山闻言心中一痛,垂下头去,低声说道:“启禀龙相,小夫人之事丘山夫妇时刻铭记于心,便是君上、君后也甚为挂怀。只是,丘山在蜀、吴、虞三地打探,全无半点消息。龙相勿忧,丘山但过一处,必会遍寻青荷。”

    阿龙闻言举头望月,悲从中来。虽在意料之中,却在情理之外。心下除了悔恨,便是悲凉。

    金梭看着阿龙,不尽疼惜:“君上一切安好,龙相尽管放心。只是君上甚是牵挂,临别之时一再叮嘱属下催促龙相归期。”

    阿龙望向月空,有生以来第一次任性:“君恩浩荡,我会牢记在心。师门大仇,也不敢相忘。”

    无限伤感,袭上心头,金梭默默说道:“龙相临别可还有话嘱咐属下?”

    阿龙转身向北,无喜无悲:“北鞑亡我之心不死,必会灭夏指蜀;东吴死我之心不亡,此次咱们结盟南虞,便是与他决裂,他更会落井下石。定要提醒君上日日练兵,时时提防。”

    金梭急忙点头:“属下受教,定与君上回禀。”

    阿龙沉吟片刻,又道:“必裂倘若出兵,不会随意穿越吴蜀之地,必将取道北夏、北藏,甚至滇黔,迂回进攻。告知君上,定与三国加强往来。尤其是滇黔,素有归附之心,倘若有机可乘,定要尽力争取。”

    金梭含泪告别:“属下谨记,龙相多多保重。”

    送别金梭走,忍悲黄昏后。星空望神州,南华战未休。

    荷开莲池畔,明月弯如钩。不闻青荷语,但忆青荷忧。

    古今多少怨,血泪相和流。兴亡多少事,空余万古愁。

    自到南虞,阿龙每日晚间都伏在案头,一番龙飞凤舞,将白日巡海探看的岛屿布局,精心绘制成图。

    今日谈判不曾观海,挥毫案头,更是一丝不苟。墨迹未干,展卷细观,栩栩如生,一如从前。哀痛至极,心中默念:

    南水之荷,辗转如波。天涯浪迹,一生漂泊。两鬓如霜,岁月如磨。

    南水之荷,沉浮如波。生离死别,聚少离多。孤魂千里,无处相和。

    南水之荷,飘荡如波。古道西风,瑶琴东破。夜风花落,月圆寂寞。

    南水之荷,薄凉如波。水向东流,荷却西错。醒来幽梦,娇羞吟哦。

    南水之荷,悲喜如波。东西离愁,重楼烟锁。独怆清泪,烛火空灼。

    哀伤过度,有人立于身后,依然听而不闻。良久方才觉醒,急忙转身。来者却是泰格,瞠视阿龙手中画像,目不转睛,一张脸竟比阿龙还悲痛欲绝。

    数月下来,二人早已心无芥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