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弃武从文

    第四百八十章 弃武从文 (第3/3页)

,本该置之不理,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蜚语无孔不入,恶意伤人肺腑。

    青荷自小清如水、明如镜,如今面对满世界污浊,只觉不寒而栗。

    愈想愈心惊:“便如姐姐所言,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日子一长,这些流言飞文如何抵挡?”

    越是心惊,越要挺直脊梁:“只要阿龙疼我爱我,即便天下人全都鄙我弃我,能奈我何?”

    转念一想,忧患丛生:“这个世界,人类崇尚的,人类追求的,驱人前进的,毁人一生的,便是一样东西,那就是——势利。阿龙纵然洁者自洁、清者自清,奈何人心驱利、人言可畏,加之曼陀之流火上浇油,我难免要被千夫所指。这样的我,恐怕跳进黄河洗不清,如何不会连累阿龙?”

    愈想愈惊悚:“阿龙也是男人,而且顶天立地,倘若长期遭受口诛笔伐,自然受不住这等屈辱,早晚必将舍我而去。一句话,今日纵有千般好,来日多劫命难逃。到那时,‘心心相印香消玉殒,伉俪情深荡然无存。争执猜忌无可回避,厌恶抛弃无可抵御’。”

    青荷怀着如此惊悚,但凡上床便是一个又一个噩梦。入梦时泪眼阑干,梦醒时淋漓大汗。

    阿龙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可是他再如何用心,却始终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彻底拯救自己备受内心煎熬的爱人。思来想去,更觉伤感:“这世间,能挽救青荷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时间。”

    是了,人生在世,只要活着,许多噩梦只能独自辗转;生而为人,只要不死,许多苦痛只能独自吞咽。直到你彻底闭上眼,直到你死去那一天。这是人的宿命,没人可以改变。只有时间,唯有时间,虽不能将痛苦改变,却可以将痛苦冲淡。

    自从归蜀,阿龙便忙的不亦乐乎。激荡他热情,展现他憧憬的,并非官位擢升。相反,阿龙虽是赫赫战功,官位不升反降。

    阿龙方才转战到虞蜀边境,便收到金梭的飞鸽传书:“数月前,君上为加固皇权,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立内阁。内阁是为行政中枢,统领三省六部,直接为君上服务。不仅如此,君上已经任命幕王为内阁首辅。”

    阿龙如有先见之明,得知相位已是如同虚设,倒在意料之中:“我军既然已经大败东吴,如今第一要务,不是扩军备战,大举用兵,而是自力更生,扶助农工,强大西蜀。我这个大将军之所以兼职相位,只是解一时之危。更何况丞相位高权重,不利于君上强化中央集权,是尔废除丞相制度、设置内阁,实乃大势所趋、君上所需。至于卓幕,首辅本是非他莫属。他不仅文武全才,更是沟通老世族与新文官的纽带,更能带着我西蜀继往开来。加之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关键是他对国对民对君都是忠心耿耿,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是,万万没有料到,阿龙满怀赤诚,一心只为蜀民苍生,处境反而如履薄冰。

    本来,阿龙一回缘城,卓云立即夹道欢迎,仪式极其隆重。

    及至阿龙入宫,卓云更是龙颜大悦,大排延宴,为其庆功。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阿龙感念君恩,直抒胸臆:“君上,如何西蜀百废待兴,阿龙更要为国效命。现下东吴偃旗息鼓,时机千载难逢,西蜀乘机转型。既然无需上阵杀敌,阿龙也盼着适时而变,放下刀剑,参加生产,促进农工。只盼能尽我绵薄之力,促我西蜀发展前行。”

    阿龙此言不仅句句都是肺腑,更是字字经过深思熟虑。他如此表明心迹,一来真心实意不愿打仗,二来避免兵权在握引发卓云猜忌,三来只盼大刀阔斧在西蜀大干一场。

    阿龙本是抱以厚望,不料卓云言辞闪烁,看了阿龙半晌,不仅对阿龙入阁从政迟迟不提,反而完全违背阿龙本意:“阿龙,你是我西蜀战神,当然还是应该干回老本行。我已做好安排,你回归兵部,掌管一国军务,官拜尚书。”

    阿龙闻言心下一惊,细细一观,卓云分明是心意已定,决不会轻易更改。阿龙无奈,只好违背初心,顺从卓云:“君上圣明,阿龙谨受命。”

    卓云并未适可而止,而是又说了一句话,让阿龙再也淡定不下:“阿龙,从明日起,你须一心一意准备大军东征。十日之后,出兵蜀东,直取吴越。咱们趁热打铁,全面反攻,定要活捉你的宿敌博赢,共建华夏不世之功。”

    阿龙震惊不已,脱口而出:“君上,万万不可!阿龙之家仇,轻如鸿毛;西蜀之前程,重于泰山!”

    卓云微微一笑:“阿龙,此言差矣,常言说得好:‘人定胜天,事在人为’,蜀吴征战,有何不可?再者,抛下你的家仇不说,咱们只说西蜀国运。事到如今,已是蜀盛吴衰,蜀强吴弱,咱们大可以继往开来。凭着你的用兵如神,凭着我的赫赫军威,咱们已是胜券在握,更能势在必得。”

    (本章完)

    龙悦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