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潮起潮落

    第五百六十六章 潮起潮落 (第2/3页)

,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他西蜀发展越好,日后我东吴胜出,越能渔翁得利。无论如何,西蜀兵力不足,咱们可以诉诸武力。但有战机,我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西蜀连同他的子民财富,都是咱们的囊中之物。”

    正说话之间,博砚去蜀归吴,回见博赢。

    得知西蜀因北鞑之祸,惨遭重创,卓云、龙帆双双受难,博赢简直欣喜若狂:“天赐良机,我还不出师灭蜀,更待何时。”

    博砚闻言,不喜反忧:“父君,西蜀气数未尽,我东吴乘人之危,罚人无罪,并无胜算。何况,万一我方失利,必有三患,后果不堪设想。”

    博赢闻言不悦,脱口问道:“依你之见,何来三患?”

    博砚面色凝重,答得从容:“父君,北鞑虎狼之心,我若出兵,他必将纠结在边境,乘机长驱而入,此一患;南虞国势最强,却能隐而不发,只为韬光养晦,坐等良机,我若征战西蜀,南虞必将乘机进犯,此二患;西蜀兵力虽弱,却又三江天险,我若久攻不下,必将加大内耗,导致民不聊生,此三患。如此一来,我东吴岂非危在旦夕?倒不如持续自强,以待天时。”

    博赢更是不悦:“天予而不取,反受其咎。我必取西蜀,而且是兵贵神速。不待北鞑、南虞乘虚而入,我已坐拥吴蜀之地。如此一来,你之忧患便成了杞人忧天。”

    他虽是说的坚定,忽然又觉内心不安,转头看向天玑,只盼寻找同盟:“玑弟,你意下如何?”

    天玑沉吟良久,方道:“自古以来,但凡治国,便有忧患;但凡用兵,便需用险;万无一失,永远都是一厢情愿。”

    博赢深以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东吴内忧外患,接连不断。为今之计,只有拼上一回,才能有机会。倘若碌碌无为,只能坐以待毙。”

    博砚闻言,满面忧色:“西蜀卓云从善如流,西蜀龙帆大智大勇,儿臣只是担心,此二人不好相与。”

    博赢面露怒色:“此言差矣,卓云异想天开,能断少谋,不足为患。龙帆十年不得宠,更是强弩之末,何足道焉?”转身望向天玑:“以玑弟之见,若取西蜀,如何下手?”

    天玑踌躇半晌,方才进言:“事到如今,谋求西蜀,不宜直取,迂回才是上策。”

    博赢颇感兴趣:“依你之见,如何迂回?”

    天玑献计献言:“北夏偏远,地处西蜀之北,幅员辽阔,地广人稀,兵微将寡,倘若抢占,西蜀北部腹地尽失,便是唇亡齿寒。如若再攻占其阳平关,咱们便是南可入川,北通秦夏,西至陇南,东达汉中。缘城便在咱们的包围圈,当真唾手可得。”

    博赢点头称善,博砚却连连摇头:“我东吴兵力虽是绰绰有余,可是征战不仅仅诉诸武力,更是财力、物力、实力的对比。东吴连年水旱灾害不断,又有豪强作乱,儿臣唯恐粮草不济。”

    博赢一番沉吟:“谋大事者,倘若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永无成功之日。事到如今,必须险中求胜。”

    念及如此,终究不顾博砚劝阻,亲手撕毁吴蜀邦交协议,派遣大将军天玑,以北夏为突破口,出师伐蜀。

    博赢本想御驾亲征,一番考量,更觉攘外固然重要,安内不可疏忽。尤其是担心金峰野心膨胀,蠢蠢欲动,自己若率军出征,国内空虚,他难免乘机作乱。

    天玑身经百战,早已历练成一代名将,当即制定征西战略:跨两江、闯六峡、过八山,北占灵州,南捣蜀都,不胜不归!

    目送天玑点将出征,博赢壮怀激烈,踌躇满志,抬眼望天,一朵轻云,笑颜如花,飘飘摇摇,好似青荷再现,越飘越近。

    再说,青荷终于摆脱惊悚的梦魇,只见阿龙和小鱼儿父子守在床侧,却不见笛龙与绿芙。

    她万分惊惧,顾不上头昏目眩,陡然坐起:“阿龙,笛龙呢?绿芙呢?”

    阿龙面容消瘦,形容枯槁,眼中布满血丝:“青荷别急,姑且好生休息。待你养好伤,我再和你慢慢说。”

    青荷充耳不闻,硬撑着翻身而起,摇摇晃晃,便要下床。一个重病之人,也不知哪里来的那么大力气,阿龙简直拦都拦不住。

    整整一日,青荷都与阿龙对着干,不顾伤重,非要离家寻子。

    阿龙急得白发三千丈,无可奈何之下,只好硬着头皮说:“青荷,再不要闹,笛龙和绿芙,被他们母亲接走了。”

    瞬间,青荷犹如重锤击顶,惊雷劈面,震在当地:“母亲?谁是他们的母亲?果然是珍珠?”

    阿龙含着泪抱着青荷,轻轻地说:“青荷,你别着急。珍珠闻听西蜀内乱,冒险来到蜀地。笛龙和绿芙都伤的不轻,被珍珠接回桂地,请叔医亲自救护。珍珠虽是带走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