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潮起潮落

    第五百六十六章 潮起潮落 (第3/3页)

却也体恤你,临走之时交代的清楚,只待孩子康复,就送孩子归蜀。”

    眼见青荷呆呆傻傻,难以置信,阿龙又说:“青荷,你饱受冰蛇噬咬,几欲丧命。好在奇燕医术高明,妙手回春,你才大难不死。现下西蜀正在遭受灭顶之灾,北鞑、东吴都是虎视眈眈,亡我之心不死。早晚有一天,难免乘人之危,大兵压境,咱们不能自乱阵脚,必须养精蓄锐,防患未然。”

    青荷只觉阿龙所言,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是真是假,是虚是实也罢,她都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她实在记挂两娃。

    她忧心忡忡,呆呆发愣,更是想起:“当年我执迷不悟,离心离德,千方百计逃开阿龙,才导致今日之骨肉分离,当真是一报还一报。”

    想起往昔,恍如隔世:“不过十日之前,我还有五个孩子。言笑旦旦,踢球言欢。现如今,两娃回了南虞,两娃销声匿迹,只剩一个,也是顾影自怜。”这般一想,更是丢了三魂六魄,却又无可奈何,只剩下以泪洗面。

    小鱼儿心知实情,却不敢明说。只有一事,他甚是糊涂:“舅舅说得清楚,我也记得明白。我与龙哥,本是亲兄弟,怎会同父异母?父亲这般爱母亲,不可能朝三暮四,怎可能喜欢上珍珠?”

    事到如今,没有笛龙相守,没了绿芙陪伴,没人与他踢球,没人与他练剑,当真是了无生趣。

    实际上,最痛苦的,莫过阿龙。他多想走遍天涯,踏遍海角,不顾一切,救回孩子。

    但是,如今的蜀国,内忧外患,接连不断,形势紧迫,险象环生。何况博赢落井下石,大军压境。

    身居内阁首辅,位列兵部尚书,肩负重任,怎能任意妄为?

    眼见青荷昼夜悲哭,阿龙一边淌泪,一边自我安慰:“我们巴人,是白虎的后裔,更是英雄的民族。早在远古时期,便将子女送至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去冒险,去历练,与野兽同吃同住,共生求存。我的笛龙,身为巴人儿女,自然不畏艰险,顶天立地。我应该为他骄傲,我应该为他自豪,而不是为他悲哭。”

    虽是如此,阿龙依然心怀希冀:“笛龙流亡东吴,万一遭遇博赢,只盼,他能顾念天权主仆之情,对笛龙网开一面,让他化险为夷。”

    *****************************************************************

    再说博赢,因他的贪心不足,又一次拉开战争序幕,令历经历尽沧桑的北夏,再度陷入炮火危机。

    夏王骆丹十万火急,派人快马奔赴缘城求救。

    幸而阿龙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当即秣兵厉马,援夏抗吴。

    阿龙唯恐重伤的青荷为救笛龙,不顾性命,一意孤行,只好将其带在身边。想到刀剑不长眼,前敌无限凶险,阿龙紧赶慢赶,给青荷、小鱼儿母子各自添置一身宝甲,都是为川西罕见的牦牛皮所制,贴身轻灵,刀枪不入。

    青荷心念子女,无心战事,虽卧病在床,虚弱至极,却几度离心离德,欲离家寻子。

    阿龙与小鱼儿一番商议,为了以防万一,只好效仿当年,囚之于车驾。

    一路之上,青荷失去自由,愤怒已极。

    青荷人在车中,极度虚弱,强撑着坐起身来,掀开车帘,向外张望。看过之后,更是心下黯然:“这是什么样的父子兵?一个憔悴消瘦,形容枯槁;一个乳臭未干,稚气未脱。这哪里是去打仗,分明是去送死。”

    小鱼儿却是少年不知愁,人小志气高,弓上弦、剑出鞘,斗志昂扬冲天笑,豪情万丈一身骄。

    青荷一番忧龙忧鱼,更是极度悲观。只觉苦大仇深,满腔怨愤:“想想看吧,那小鱼儿调皮得像只泥鳅,还未长大成人,就又奔赴前线。虽说前几年他也在前敌历练,可他哪里有那么多好运?总是福星高照?那战场又不是他调皮捣蛋的蜀球场,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屠宰场、绞肉机。不要说我这等虾兵蟹将,辗转刀光剑影中差点不能死里偷生;就是他那武功盖世的爹爹,曾经遭受过多少重创?一条鱼的道行,怎能跟龙比?”

    青荷思念儿女,悲愤已极,从早到晚都是涕泪交加,以泪洗面。

    阿龙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我们夫妻十八年,何曾见过她这般悲天悯人的模样?上一次出征,她活似一只小喜鹊,一天到晚叽叽喳喳。如今倒好,变身一只猫头鹰,彻头彻尾装聋作哑。”

    心下一疼,阿龙有心哄一哄,又觉拉不下脸面:“光天化日之下,我率领那么多人马,哪里好意思和“聋哑夫人”低声下气?”

    思来想去,阿龙终是有了主意:“少不得夜深人静之时,我再重振雄风,让她变回喜鹊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