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企业扩大成规模

    538.企业扩大成规模 (第1/3页)

    王向红和等待的家属们这么高兴,首要原因就是王东权指挥着捕捞上来的那一网红加吉鱼。

    这种鱼在外岛地区拥有特殊地位,价值大且能预示好兆头,社员们都说西哈努克亲王访华就会点名吃这条鱼。

    看着大家伙喜气洋洋的样子,王忆感叹道:“大权这次可要嚣张了。”

    王向红哈哈大笑:“那小子的性子最嘚瑟了,他指挥着捕捞到一网的红加吉鱼,能不嚣张吗?”

    社员们闻言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他爹才嚣张呢,不知道从哪里弄了个红绸缎折叠了个大红花给他挂在胸口上。”

    “从哪里弄的?还能从哪里弄的,上梁用剩下的,一直没有拆,让大权他爹给借了过去。”

    “噢,大权戴着红花是因为指挥了捞上一网红加吉的事?我还以为他是要去当兵呢!哈哈哈……”

    跟着王忆去抬机器的劳力说道:“嗨,大权他得意什么?不就是捕捞了一些红加吉鱼吗?王老师才厉害呢!”

    “王老师怎么了?”大家伙问道。

    说话的劳力想吊大家伙的胃口,这时候有人抢了他的话头说:

    “王老师给咱们队里弄来了一台面条机,这机器可太好了,一天能出两千五百斤面条!”

    一听这话,众人哗然。

    他们知道王忆厉害,也知道王忆给生产队带来了许多的好机器,甚至主持着办起了个维修厂。

    但是他们还是被‘一天能出两千五百斤面条’的机器给震惊了。

    这是什么机器?

    这得是多大的机器!

    被抢了话的汉子很不爽,说道:“你懂个屁,不是一天能出两千五百斤面条,是一个钟头能出两百五十斤面条,要是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干……”

    他迅速掐了掐手指并且嘴里念念有词,然后笃定的说:“那可不是两千五百斤面条,是足足的六千斤!”

    王忆看了他算账后点点头:“嗯,你速算法练的不错。”

    现在没人去注意什么速算法,都处于震惊状态。

    一天六千斤面条……

    这不是机器,这是个工厂吧!

    然后不过一人多高的机器被小心翼翼的搬了下来。

    这机器挺大的,可是相对一天六千斤的产量来说可就相当迷你了。

    社员们难以置信,询问还有其他配件在哪里。

    他们见过罐头生产线,一条生产线需要好几台机器进行组装。

    所以他们认为这高产能的轧面条机也得需要多台机器组装成生产线。

    然而,就是这么一台机器!

    社员们哗然。

    这机器的效率有些惊世骇俗了。

    王忆开始后悔把具体信息公布出去了。

    他早就该想到的,这种效率的机器在83年代太惊人了。

    社员们的反应不算夸张,哪怕是见多识广的大城市机械工程师来听说这台机器的产能,也得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于是王忆赶紧找补:“伱们说什么呢?瞎说嘛。”

    不等他话说完,立马有好几个人异口同声的说:“没有瞎说。”

    “对呀,王老师你自己说的,一小时二百五十斤的面条。”

    “我也听见了,王老师还说是湿面条,不是干面条。”

    王忆心里咯噔一下子。

    这些家伙!

    不过他脑袋瓜子一转,立马有话可以找补:“是,一小时二百五十斤面条,但不能算它一天能生产六千斤面条。”

    “我问你们,你们一个钟头能摇橹跑绿眉毛船五公里,那么是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时能跑一百二十公里?”

    有人摇头:“那肯定不行,人又不是机器,人是要休息的。”

    王忆语重心长的说道:“机器跟机器也不一样,这轧面条机要用到里面的一台特殊的电机,它工作时候发热严重。”

    “所以它工作一小时就得休息两小时,一天顶多能干四五个小时吧,所以产量也不是那么高。”

    王向红算了算说道:“要是能干五个钟头,那也能干出一千多斤的面条,不少呢。”

    王忆说道:“管咱们社员吃一顿肯定没问题,这样,今晚就给社员们加工面条吧,家家户户吃一碗热面条。”

    王向红哂笑:“加工什么?生产队买面粉,直接请咱社员们吃顿热面条。”

    王忆很诧异:“嘿哟,队长,今天你怎么变得这么大方呀?以往不都是你批评我瞎大方吗?”

    王向红吸了口烟,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不是你们此次去钱塘海不光捕捞到了鳗鱼苗,还捕捞到了一网的红加吉鱼。”

    “哈哈,一年之计在于春,结果咱们春天捞到了十年难得一遇的一网红加吉鱼,这兆头太好了。”

    “队长,这预示着咱们生产队今年会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再进步!”秋渭水说了一句让王向红老怀大慰的话。

    王向红发出了响亮的爷爷笑。

    社队企业的未来是光明的,现在道路也是平坦的。

    他们的磨面机可以只给自家社员磨面用,毕竟外队人都过日子,不愿意掏钱来磨面,会让家里闲置劳动力自己推磨磨面。

    可这台面条机可以生产商品,有了这台机器,面粉变成面条,而面条在外岛很受欢迎,可以给社队企业带来不错的收入。

    社队企业现在生意渠道越来越多,盈利能力也越来越强,可以预见,今年他们队集体的财政收入会更加出色。

    说不准能成为外岛第一个百万收入队集体!

    船上的机器和货物被卸下来,还是得先送到山顶去。

    供电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

    这机器功率大,UPS没法供电,得使用柴油发电机。

    另外也是机器功率大、耗电猛,所以生产队的老化电路压根无力承担。

    现在王忆都是用23年带过来的电线和电插板给机器供电,等于是生产队现在有两条电路线。

    这台轧面条机的功率大、生产力猛,但是它有个问题,不能自己揉面。

    要揉面的话得配一台揉面机,否则只能人工揉面。

    王忆当然是选择人工揉面了。

    还是那个目的,要给社员们找到工作,不能让人闲着。

    这机器的工作效率太高,需要的面团太多,王向红跟王忆商量着清点了二十个妇女来揉面。

    还是社队企业的规矩,但凡是给机器服务的社员,无论男女老少,统一给强劳力的标准!

    妇女们争抢着报名。

    虽然翁州身处江南以米饭为主食,可外岛的渔民是例外,他们更喜欢吃面食。

    无他,馒头大饼更能充饥、消化起来更慢一些。

    所以家家户户的女人都会做揉面做馒头。

    满山花加入了揉面队伍,并且当了个小组长。

    她很欣喜,感叹道:“妇女的工分跟汉子一样,这下子咱队里是真做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正好王忆带回来了两大桶的甜面酱,于是机器往外喷面条,他教导社员们怎么做炸酱面。

    不过社员们还是喜欢吃香的,这样他又教了油泼面的做法。

    当天晚上,满岛的炊烟带起了甜面酱和滚油的滋味。

    不少人家做了油泼面,不少人还是端着碗在门口吃顺便聊。

    漏勺也做了油泼面。

    他给教师们浇在面条上后自己来了一碗,跟王忆坐在一起吃,很感慨:

    “我闻着风里这个味道,不少人家做了油泼面,这可得用不少油呢,放在去年的这个时候以前,这事真是不敢想!”

    王忆慢慢的扒拉着面条。

    新鲜面条轧出来后便下锅煮熟,味道和口感比不上手擀面,却也是不错,做成油泼面后很香。

    他连着扒拉了两口饭,然后说:“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特别是等咱们把家家户户的楼房建起来,到时候队集体账上更富裕,那时候咱们队里搞个大食堂,家家户户吃食堂!”

    漏勺笑道:“楼房开建了,不过队长不是说要从你家开始建起吗?校长,你家房子怎么不动了?”

    王忆叹了口气,低声说:“不是不动了,是不给我盖楼了,以后要盖个妈祖庙龙王庙之类的。”

    这得怪旅游公司的黄宗宝。

    这家伙把他家的废墟吹嘘成老庙,结果此事被传回沪都的冶炼厂后传开了。

    冶炼厂跟旅游公司进行了合作,往后几年他们将把福海当一个员工度假休养地点,到时候员工来了要参观一些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