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英雄无声天地老 34 变局 Ⅰ

    第三卷 英雄无声天地老 34 变局 Ⅰ (第2/3页)

?”

    毕千牛背转身,一吐舌头,这笑话讲的,看似不合时宜了。人陈虎才挨了打,自己这边儿就哄得将军开怀大笑,人家怎不询问?邓舍倒是不以为意,他与文、陈多少年的感情了,彼此之心、彼此皆知,当下将毕千牛讲的笑话一一讲出,引得陈虎也是展颜一笑:“文二哥哥,憨直归憨直,也自有憨直人的心眼儿。”

    闲谈几句,趁着外人未到,陈虎正色,把话题引入正题,说道:“平壤赵过不日即可到来。对盖州一战,将军可有定算?”

    邓舍不答,先问:“军中舆论如何?”

    陈虎一听就知邓舍问的什么,直言道:“末将这顿打,没白挨。自昨夜至今,末将遣派亲兵,混入各营,三军上下,尽有怨言。小潘血书上的言语,已经传入许人、李靖营中。老关这次失算,人心全系我军。盖州只要打下,将军就不用担忧。”

    还是那句话:义兵者王,兵义者胜。人就是这么奇怪,即便穷凶极恶的坏人,也时刻不忘以道德粉饰行为。名分和道义虽然很虚,看不见、摸不着,却往往比真刀实枪更要具有杀伤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篡汉者曹丕;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篡魏者司马炎。以他两人的权势,称帝轻而易举,为何不做?陈群等劝曹操称帝,曹操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甘做周文王,不做周武王,又为什么?孙权曾上书称臣,也劝曹操称帝,曹操说:“是儿欲据吾著炉火上邪?”从这句话中,可以约略见着一点根底,非不欲也,时不到也。

    只有占据了名分、大义的制高点,师出有名,才能气势如虹、无往不利。这也是为什么古往今来,凡有战事,必有檄文。檄文的作用,抬高自己,贬抑对方,叫天下人都知道,这个人有罪、该死。千夫所指,陈琳的檄文治了曹操头风;骆宾王的檄文令武则天拍案色变。这是文字的力量么?这是道义的力量。

    三军齐心,如此,可谈战事。邓舍吩咐展开地图,他思忖已久,胸中早有决算,却不先说,问陈虎意见,道:“昨日盖州探马从来的情报,陈叔知道了么?”

    陈虎点头,道:“探马言道,辽左三州,盖州内有高家奴三万军马,外有倭人、叛军近两万,中间围裹毛居敬数万人。毛居敬现在的处境,就像是蚌中之珠,扎营旷野、无险可依,击叛军、则高家奴袭其后;击盖州、则叛军、倭人袭其后。

    “故此之下,他左右两难,虽有心孤注一掷,冒死突围、往援辽阳,又怕损兵折将,万一不小心,再被纳哈出设个伏军,挨个围城打援,全军覆灭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自左李等部叛乱,两边虽日有交锋,但战事都不大,可以说,两边的实力都还没受到太大的损失。”

    “陈叔的意见?”

    “我军若贸然加入,平定叛军、攻克盖州简单,然而毛居敬的数万军马却难以处置。将军需得防备,别叫他到时仗势欺人,强迫咱一同回军往赴辽阳。”

    陈虎说的,正对了邓舍心思。洪继勋说,上策莫过于坐山观虎斗,道理人人皆知,怎么个观法,就犯了踌躇。要知道,赵过的平壤军队一到,万事俱备,你却迟迟不肯发军,是何道理?

    不用想,郑三宝、方补真等人必然大闹,一闹起来,不好解释。眼下得的舆论优势,就有失去的危险。

    “那陈叔以为,我军该当如何?”

    “两个办法。第一,不必催促赵过,他尽可缓缓行军;第二,先易后难。”

    邓舍眼中一亮,拍案而喜,第一个办法倒也罢了,第二个办法诚为良策。所谓先易后难,很简单。辽左三州,难在哪里?盖州;易在哪里?金、复二州。

    陈虎侃侃而谈,道:“金、复二州,先为倭人占有;如今城中倭人尽出,城防空虚。我军中陈哲等人,又曾前去通商,知晓其城中虚实,我大军开到,取城如探囊取物。”

    更有一个好处:金、复州一下,辽左敌我的均势也就不复存在。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倭人必定第一个着急;高家奴、毛居敬也不会毫无反应。具体的事态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两只恶虎究竟会不会因此开斗,不好猜;可这山,绝对是坐定了的。

    邓舍抚掌大笑,瞧堂外绿树成荫,上午的阳光白亮亮反射石板路上的光,到了约集诸将的时辰。郑三宝、方补真、许人、李靖、杨万虎、河光秀等人,纷纷来到。

    待的诸将齐至,郑三宝官职最高,坐在最前边;对面便是陈虎。两个人谁也不理会谁,郑三宝昂着头,抬眼望着屋顶;陈虎寒着脸,目不斜视。

    邓舍只当没看见,笑道:“派去盖州的哨探,已把情况打探清楚。今召大家来,议议下一步,咱该怎么出军。”

    坐山观虎斗的意思不可明言,邓舍自有另一番说辞。三两言讲毕开场白,就请众人各抒己见。

    果不其然,众人发言还没够一圈,就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郑三宝、方补真要求邓舍给一个准信,赵过到底几时能到?

    “平壤到婆娑巡检司,路上山川甚多,道路不好走。两万大军,又押送的有粮草辎重,最快,也得七八日吧?方大人要准信儿的话,十日之内,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