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乾坤杀气正沉沉 3 泰山

    第六卷 乾坤杀气正沉沉 3 泰山 (第2/3页)

互联系,进可战,退可守的整体。

    高延世冲锋陷阵一把好手,安营扎寨却不一定比得过李子繁。

    李子繁老于行伍,又曾在文华国麾下待过。海东诸将,别看文华国为人看似粗豪,粗中有细,最擅扎营的偏偏却就是他。名师出高徒。故此,结营的重任便交给了李子繁。高延世自带五百精锐,散坐在外,以为守备,防止元军突袭。同时,四散侦骑,往去刺探数十里外的元军虚实。

    他们来的太快,军马人数又少,并不引人注意,元军的注意力且多在泰安,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侦骑接连回报:“鞑子并无动静。”

    急行军赶了一天两夜的路,高延世也累的不轻。他取下兜鍪,把马槊丢在一边,一手拉着缰绳,一手枕在脑下,席地而卧,养精蓄锐。他军中偏裨里,最勇猛得力的有两人,一个叫养由引弓,一个叫苏白羽。分侍左右。不时把侦骑侦探的结果,告诉他知晓。

    耳听得不远处,李子繁指挥着士卒忙忙碌碌地建筑营地,叮叮当当声不绝于耳。仰望着蓝天、白云、高山。想到察罕的雄师便在数十里外,随时可以袭来。高延世却竟然半点惧意也无。他斗志昂扬。

    以两千军,横绝泰山,南阻察罕,这是何等的功业壮举!他高延世很长时间没这样露过脸了。

    恍惚间,他似又记起了当年在毛贵麾下,每逢有战,必为先锋,冲阵溃营,所向披靡,多么的春风得意。又恍惚间,似回到了王士诚对阵赵君用当日,他独守要冲,连斩君用数员勇将,血染征衣,中创多处,兀自半步不退。君用因之惊骇,三军震动,视之以为今之罗士信。又是多么的威风八面。

    他问自己:“你是谁?”他又自己回答:“高延世!”

    大凡筑营,根据需要的不同,修建方式也有不同。长时间驻扎的,可修建城营、壕营、栅营,工程较大,耗时较久。行军途中,用来做短暂休息,临时驻扎的营地则比较简单,可以直接利用军中现成的器械,筑成车营、枪营。

    高延世、李子繁独挡察罕,有长期坚守的打算。因而筑营侧重防御。车营、枪营肯定不成,城营、壕营建造起来又费时太久,因而选择了栅营。砍木立栅,以绳索系之,上边削尖,可以阻挡敌人步骑。栅栏之外,又散放铁蒺藜,安置拒马,若时间允许,还可以在栅下挖掘壕沟。

    高、李部来,带了有一样秘密武器。海东研制的地雷。早些时候,邓舍调任了海东军械提举司的同提举崔玉,将之拔擢为益都军械提举司提举。崔玉渡海而来,随行带有许多的地雷、新造火器等物。邓舍拨与了高延世、赵过不少。

    潘贤二指挥着一部分军卒,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安放在立营地点的周遭。秋天,天气干燥,又得防备敌人火攻。又有一部士卒,不辞辛苦地从远处河里取来大桶大桶的水,一为饮用,二来备急防火。

    头顶的太阳,渐渐西沉。

    起了风。卷动山林树木,叶声如潮,凉意渐深。营寨草草初成,竖立中央的两面大旗迎风招展,夕阳下,赤红色的旗帜,镀上一层微微的闪光。一面旗上写道:“海东定东甲营千户李子繁”,一面旗上写道:“大宋常胜将山东高延世”。

    环绕此两面牙旗,又有各百户的令旗,左青右白,前红后黑。复有各十人队的小旗。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若从远处望来,只见夕阳沉落,青山巍巍,戈矛如林,旗帜缤纷。一点杀气,升腾营地之上。卧在地面的高延世忽然动了一下,抬头往苏白羽处看了看。苏白羽俯身贴地,侧耳细听,再抬起头时,他的面色有点变化:“鞑子来了。”

    不但来了,来的还全是骑军。察罕用兵迅捷,掐算时间,他也该来了。数十里地纵马疾驰,也差不多就是半天的功夫。

    “李将军!营寨如何?”高延世一跃而起。

    李子繁登上首先搭好的望楼,手搭凉棚,极目远望,大声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