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补天手段略施展 53 宴酣

    第七卷 补天手段略施展 53 宴酣 (第2/3页)

危险的?将军尽管吩咐,俺们无有不从。”

    “鞑子所占县城两座,此座中的是其主力,另一座中又还有二三百偏师。便在一个时辰前,已有百十鞑子从那处城中出来,赶来此处参战。因其骑兵少、步卒多,故此,被我部击退。

    “但是计算路程,料来至多一两刻钟后,那处城中的鞑子必定又会来到。这次若来,估计就不会是只有百十人了,很大的可能,他们会倾城而出。到那时候,内外夹击,我部是万难阻挡的。且诸位久战,人马俱疲。此皆我部之不利。若想破局,如今看来,只有用‘诈’一条。”

    “如此用‘诈’?”

    “遣派数人,驱赶百姓,往去远处,或用树枝拖地、或纵马驰骋,搞些烟尘出来,做出我部援军已到的架势。”

    诸人听了,都觉得耳熟。这不是说三分里,张飞在长坂坡所用之计么?柳三是乐工出身,常年在勾栏之内,熟知说三分,却也不足为奇。诸人寻思片刻,有一人出言问道:“请问将军,若用此计,何险之有?”

    “鞑子见我援军到,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退缩城内,固守亦然待援。另外一种,却也极有可能会狗急跳墙,拼命出城。若是前者,那么,俺此计得售。若是后者,则我部必无以支撑,内外受敌,是为大险。”

    诸人皆道:“观如今形势,非将军此计不可。有五五之数,便足可施为。”

    诸人既无意见,柳三即遣出一人,将此决定告之了侧门外的那个副百户。两边凑出四五伤势较重之人,驱赶百姓,向着南边,迤逦远去。见他们远去之后,柳三登高远望,不多时,果然见到西边又忽有烟尘起来。这西边,就是另外一处县城的所在。柳三急忙转眼,再往南看。

    几乎是与西方同时,南方也是烟尘顿起。柳三左右扭头,观看两侧,因不知此计是否能够奏效,不免提心在口,催促留守的诸骑,皆执弓持枪,做好战斗的准备。又挑出数人,故作来回奔驰,欢呼高叫:“援军到了。”

    这西边来的元军,似乎也发现了南边的烟尘,微微停顿。

    柳三目不转睛,遥遥注视,这股元军到底会退、会停、抑或接着来袭?暂时之间,实难以知晓。便在此时,县城内的元军听到了城外诸人的欢呼,有将校打扮之人登上城头,往南边与西边分别看了几眼。随即下城。

    柳三一双眼,要看三处地方。只觉得不够用。火还在烧,烟还在弥漫,日头缓缓西落,已过午时。四野安静,除了诸骑欢呼之声,连声鸟叫也听闻不到。骤然间,地动山摇一声巨响。城内元军发一声喊,奔突出城。

    似乎呼应,西边来的那支元军也几乎便是在同一时间,招展旗帜,骑兵出列、步卒紧随,猛地就往这城门处奔来。

    柳三暗叫一声:“不好!”猜出了元军的心意,其或许不是看出了柳三此计的破绽,而定为是想趁益都援军未到之前,先将柳三所部击溃,然后两下聚集一处,好在与来敌交战。内外皆敌,如何应对?

    柳三咬了咬牙。他心知,对他们而言,此时的最上策当然是即刻撤退。但是拼了力气、将元军已经阻挡了这么长的时间,怎又甘心便就此撤走?他往下边一望,见诸人都是策马兜转,正在仰脸看他。

    他用长刀重重地拍了两下马鞍,做出决定,高呼叫道:“弟兄们,行百里者半九十。事已至此,怎可就退?若传闻出去,岂不落尽了咱们的脸面?又怎对得起战死的兄弟?更如何去面见殿下?唯有死战!”

    诸人皆举刀相应,呼叫:“死战!死战!”

    柳三驱马,从高处奔下,与诸人会在一处,指点远近,分析说道:“城门近,西边远。若守城门,我部必内外交困,难做久持。俺见西边来敌,多为步卒。弟兄们,咱们不如舍了城门,且去西边战斗。不求杀敌,只要能利用咱们骑射的长处,把他们再牢牢地拖住一会儿,便是无愧!”

    不说有功,只求无愧。从这句话就可看出,柳三是个责任感很强的人。既接受了埋伏函山的命令,他便一定要想方设法,将敌军缠住,非要等到援军赶来不可。诸人无不应命。又即施放鸣镝,遣人奔去侧门,叫了那个副百户引领部属过来。人喊马嘶,两边的人马拢为一军。

    柳三左顾右盼,见所存者,加在一起,已经不到四十人。

    人数虽少,斗志昂扬。人人抽刀,高唱军歌,排成阵型,只等着柳三一声令下,便要往去截杀西边的来敌。便在此时,柳三放去往南边做伪装之人,忽然催动坐骑,飞快地奔跑过来。一边跑,一边高喊:“援军、援军到了。”众人齐齐回首,有人杀迷瞪了,脑子转得慢,往地上啐了口,骂道:“他奶奶的,还喊!没看到鞑子已经准备与咱争个鱼死网破?”

    那人仍是一路高叫,奔至近处,柳三等人看得清楚,见他欣喜若狂。柳三心中一动,听那人叫道:“南边!南边!大营的援军到了。”柳三大喜,急忙问道:“来者谁人?所带军马几何?是骑军?抑或步卒?”

    “皆为骑军,千人上下。俺见其前边打出的大旗,上写斗大两个,……。”

    “斗大两个什么?”

    “将军,小人不识字。”

    这传信之人也是乐糊涂了,话说半截,才猛然想起,他虽然是看到了一面海东的大旗,但是却不认得上边写了什么字。柳三哈哈大笑,不及细问,再转看城门、西边。见城门中,元军的骑兵已经出来了一部分;而从西所来的敌人,也已经又往前逼近了百十步,近在咫尺之遥了。

    柳三又一次“当机立断”,下令,说道:“我部援军已到,城中鞑子出来、却是正好送死。唯有一条,不可任其列成阵势。”命那副百户,“引你所部,即散在城门周围,骚扰出城的元军,务必不可使其成阵。至若其余人众,则仍是随俺往西边去,先冲杀一阵。只要能把他们的阵势也给搅乱了。来敌虽多,对我援军来说,也顶多不过是块案上的肉。任我宰割。”

    诸人接令。一路骚扰城门,一路直冲西去。

    往西边去的这一路人马,半路上,有人马力不足,马失前蹄。那马上的士卒没有提防,一下子被摔倒地上,还没来得及爬起,后边之人又已奔到。躲闪不及。几百斤重的坐骑,顿时一脚踏在了那人的腿上。

    只听得“喀喇”一声,不用说,这人的腿定然断了。

    这后边之人与这断腿之人,却又恰好是为兄弟,眼见此情,不由“啊哟”一声痛叫,却因敌人便在眼前,顾不得下马照顾,忍住心痛,只扭头叫了声:“小四,等哥哥回来!”再转回首处,元军的箭矢已迎面射来。眼看又是不及闪躲,柳三长刀横劈,帮他挡开。两军相接,一番鏖战。

    一二十人,对敌数百人,又不比方才是在县城中狭窄的街道上接战,现在是野战。

    野战、地方空旷。元军人多势众的优势,立时得以展现。带队的元军将校军旗挥动,把部属分为三队,中军应战,左、右翼包抄。眨眼间,便把柳三等人围在了中间。柳三等人马皆累,战不须臾,连连有人落马。

    柳三虽是勇敢,无奈力气不支,渐渐地也就有些支持不住。便在这关键的时刻,他身处嘈杂、纷乱的战场之上,忽感觉到地表震动。前后左右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