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8 强弓

    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8 强弓 (第2/3页)

兵器的运用上,较之蒙元的正规军更是普遍。而又在冷兵器中,威力最大、杀伤最大的,当数弓矢无疑。“毛葫芦军”在这一点上,颇有前宋之风。

    前宋时,就是大规模的运用弓箭手。当时,每百名马军之中,除十三名枪手、旗手外,剩下的都是弓箭手;每百名步军之中,除八名刀斧手,十六名枪手外,剩下的也全都是弓箭手。临敌对阵,箭矢如雨。当然了,前宋的军制所以这样安排,也许是为了更好地对付敌人的骑兵,但是弓箭手一旦上了规模,不但可以对付骑兵,对付步卒更也是绰绰有余。

    所以,“毛葫芦军”从建军伊始,就是以强弓出胜。

    现如今,宁阳城中的士卒又是守城,不是野战,居高临下,弓矢的威力自然也就更大了。杨万虎部两天伤亡近百,大部分都是伤亡在了对方的箭雨之下。就拿西城墙来说,并不太长,一字排开,只有上百个垛口。但是,一个垛口前后可站立三个弓箭手,就是三百多人。三百多人轮番射箭,看似人不多,问题是箭雨不停,长时间的射击,杀伤力显然甚大。

    而且,还不止弓箭手。宁阳城再是县城,也是个城池,而且地处与泰安州交界的前锋,城中类如火炮、投石机等等诸物也还是有的。箭雨射程不到之处,可以释放投石机、火炮。海东的士卒冒石、弹冲至近处,又要再冒好几波的箭矢打击。连过矢石,好容易来到城下,还又有檑木、滚油等物。再冒凶险,攀附城墙,登至垛口,又将要面临敌人的刀斧。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宁阳县城虽小,防守的措施却也是十分俱全。可远、可近,可上、可下,若再加上城墙前的壕沟,以及城头上的敌楼,堪称立体式的防御。杨万虎能在两天之内,面对强敌,还是在刻意收缩己方军力的情况下,只伤亡近百,便打垮了西城边儿的一截城墙,已经算是实属不易。

    更重要的,“毛葫芦军”将士的战斗意志的确顽强。

    杨四与那副千户已经分别带队,冒矢石,开始了冲锋。宁阳有火炮、投石机,杨万虎带来的也有,皆集中一处,放在阵地中,对准西城墙,猛烈开火。炮、石到处,隐隐地面都在震动。有打的准的,正好击在城墙或者垛口处,石屑飞溅,烟尘滚滚。戍卫在城头上的敌军,不时有惨叫传出。历经两天的鏖战,城中守军的伤亡也是不小。有些地段的城头,已经被乌黑的血迹遍布。城墙下到处是还没有来得及收走的断肢残臂。

    但是,就算如此,透过烟雾,杨万虎分明可以看得清楚,硬是没有一个敌人肯后退半步!

    竟至有伤势较重的弓箭手,站都站不起来了,还背靠内侧的垛口,迎着炮火来处,朝天放箭。箭矢汇在一处,仿佛阴云,一瞬间遮蔽住阳光,劈头盖脸地又从高处坠落,凡其掉落处,躲闪不及的海东士卒惨叫连连。

    顿时间,本来阳光灿烂的上午,一下子变成了血腥杀场。

    “听说‘毛葫芦军’的兵源都来自乡野老实之民。果然胆气精神十足!”即便是作为敌人的杨万虎,目睹此状,却也是不得不由衷发出赞叹。

    自古选兵之法,“必胆为主”。必以胆色为主。最喜欢诚实,不在武技勇伟,而在胆气精神。首先最适合从军的,就是乡野田农。为什么?乡野田农最为老实,能吃苦耐劳,便于用军纪约束,而且有利驱使上阵杀敌。

    建一支军队,如果兵源全部都是市井游猾之人,临敌自利,不肯死战,见风转舵,那么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会是如何?不言而喻。

    甚至,便是膂力便捷这一条,在选兵的原则上,也还是排在胆气精神的后边。再有膂力,再便捷,没有胆气、没有精神,难免就会“临敌忘其技”,功夫再高,无用武之地,杀不了敌人,有什么用?徒然成为累赘。

    “伶俐无胆者,临敌必自利;有艺而无胆者,临敌忘其技;(身体)伟大而无胆者,临敌必累赘;有力而无胆者,临敌必先怯;俱败之道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