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22 战前

    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22 战前 (第2/3页)

    “说不得,红贼只是在故布疑阵!接连六道军令,他为何不做掩饰?邓贼用兵老练,岂会不知‘军贵机密’?为什么他的这几道命令,我军的细作却能如此容易地探查出来?只有一个可能,他是故意不做遮蔽!专门给咱们看的。他这几道军令,以我看来,必是其中有真有假。”

    “真的为何?”

    “真的自然便是我适才所说的那两条。一个任洪继荫为兖州知府,一个令杨万虎、李和尚往山阳湖畔运动,同时命庆千兴征集渔船。”

    “假的为何?”

    “两次改任庆千兴的职位,一次暂停杨万虎的行军,调派高延世进驻宁阳。……,不对,调派高延世进驻宁阳怕也是真!”

    “那红贼的这一番布置,是何用意?”

    王保保很兴奋,双眼闪亮,认为已看破了泰安的真实用意,令侍卫铺开地图,请赵恒近前观看,一边指点,一边说道:“先生请看。贼军调派高延世进驻宁阳,此举应该是为补充兖州的军力,以做兖州的后盾。遣洪继荫去兖州,应该是为安抚当地的百姓。而命杨万虎、李和尚往山阳湖畔运动,同时令庆千兴征集渔船,自然就是为了渡济州河、攻打济州。”

    “高延世为后盾,洪继荫为安抚;杨万虎、李和尚为攻城。”

    赵恒猛地一拍手掌,霍然惊醒,说道:“少主真知灼见!听君一席话,真如拨开云雾见青天,委实令卑职钦服。……,但是,卑职却有个疑问。贼军已打下兖州,下一步肯定是要攻打济州。对此点,无论是他们、还是咱们,早都心知肚明。泰安又为何多此一举,故布疑阵给咱们看呢?”

    “我来巨野已有多日,连番军令催促之下,至今三万援军还未能悉数到位。况且红贼耶?

    “贼军目前在济宁路的只有庆千兴、李和尚、杨万虎部一万余人。这一万多人,用来守御或许是足够了,但欲待继续掠地,恐怕却是远远不足。故此,红贼故布疑阵,是为迷惑咱们的视线,为他们调集军马争取时间!”

    “如少主所言,则贼军下一步的举动?”

    “定是为图谋济州无疑!”王保保冷笑两声,说道,“驻军山阳湖畔?是想要经山阳湖,突然迂回出现在济州城后,断绝我巨野与济州的联系,然后再大举攻城么?难怪父亲大人称邓贼擅用诡计。嘿嘿,好计谋!”

    与察罕不同,察罕平素在府内的时候,通常都是穿戴儒衣,王保保年少气盛,却是不论在哪儿,只要带军打仗,总是披挂整齐。这会儿,他虽在室内,也一样明盔亮甲,按住腰边短剑,他弯下腰,细细看了会儿地图,说道:“哼!只是可恨贺宗哲,枉了父亲那般地器重他!连个兖州城都守不住。没了兖州,济州就完全暴露在了红贼面前。委实不利我军。”

    赵恒笑道:“‘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国家有众多的常备军队,但打仗没有常胜不败的。兖州小败,虽失城池,但是只要济州还在我军手中,红贼纵千军万马,也定难西行一步。少主何必烦躁?话说回来,其实以卑职之见,兖州一败,对我军没准儿还是有些好处呢。”

    “有些好处?什么好处?”

    “古人云:‘常胜之家,难以虑敌。’经常打胜仗的人,难以对敌人有所顾虑。贺宗哲就是败在了他‘常胜’。而有此一败,不失为给我军的一个警醒。殷鉴不远,下次再有与贼军交战,我军诸将想来就会小心许多。”

    察罕的谋士中,王保保与李惟馨的关系不算太好,但是与赵恒、孙翥两人交情很深。此时听了赵恒的开解之言,他自失一笑,说道:“先生言之有理。临来济宁前,父亲大人叮嘱我,说我虽从军多年,姑且算是深通战阵,但是在沉稳方面,却还是有些不足,要我遇事多请教先生见解。先生高才,若是我有不对的地方,还恳请先生便如方才一样,多多指点。”

    “少主天纵英才,卑职已然老朽,哪里敢当得起‘指点’二字?惭愧,惭愧!”

    但凡人杰,必有出众之处。王保保气恼之下,听了赵恒一句话,就能立刻收敛怒气,改以诚恳求教,确实不易。邓舍是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