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32 半场

    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32 半场 (第2/3页)

才是检阅的主场地。

    营里精心挑选出来了五千精卒,四千步卒,一千骑兵,整整齐齐地排着队列,组成十来个方阵,立在大校场之上。因为等候多时,下午的阳光又很炽烈,许多人都被晒得满头大汗,但是却没有一个人乱动。

    邓舍下马,带领诸将缓步从队列中穿过,登上高台。整个过程里,全场鸦雀无声,只有各色的旗帜翻卷,或会发出点声响。

    蔚蓝的天空上白云朵朵。

    往远处看,青山绿水;身后是高耸屹立的益都城;面前军营,五千精卒肃容。山水与城池的环绕中,恍惚间,邓舍仿佛看到有一股精白之气从营中冲上。他喃喃低声:“虎关柙中日久,杀气充盈。军队可以一用了。”

    前线大战不断,邓舍又故意大肆宣扬捷报。一道又一道的捷报传来,益都城外营中的诸将及军卒又怎会不因此在感到振奋的同时,渴望求战?

    “汉末三国,曹操从兖州起兵,以曹州为根基,席卷南北,历经大小百余仗,扫荡群雄,剪除割据。到了他儿子曹丕的时候,终于一统天下。秦末刘邦,击败项羽后,在定陶登上帝位。定陶也是在曹州。兄弟们,如今我军前线是在哪里与鞑子交战?”

    “济宁!”

    “你们中间应该有山东人。从济宁向西南,是什么地方?”

    士卒中确实有一些山东本地人,高声回答,说道:“曹州!”

    “现在兖州已在我军的手中,曹州近在咫尺!只要取下济宁,将王保保所率的军马击溃,我海东进军曹州之日便在不久的将来。打下曹州,前有刘邦,后有曹操这两个例子在,兄弟们,我海东前景如何?”

    这次的回答就五花八门了。

    有的叫:“一统天下!”

    有的嚷:“登基定陶!”

    有的喊:“再去打晋冀,生擒李察罕!”

    也有的说:“南下河南,克复汴梁,报仇雪恨!”

    说出前边两种话的,多是后来加入海东的新卒。喊出第三种话的,不少都是山东本地人,年前察罕来犯益都,杀的人实在不少,本地的土著如今只要提起察罕,无不咬牙切齿。而叫出最后一种话的,自然都是红巾老卒。李察罕攻陷汴梁,小明王和刘福通狼狈夜遁,诚然奇耻大辱。

    邓舍哈哈大笑,说道:“你们说的都不错!打下了曹州,咱们就能效仿曹操、刘邦,为安丰主公南征北战,统一天下,然后也完全可以再请主公在定陶登基。而要南征北战,打晋冀、下河南,肯定都是要有的。

    “尤其是生擒李察罕、光复汴梁城。抓李察罕,是为咱们山东百姓报仇;光复汴梁,是为咱们安丰的主公报仇。但不管是哪一个,李察罕都肯定是要打的!不过在眼前,咱也不能太好高骛远。弟兄们,我以为,咱海东前景虽好,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目前之重任,不是生擒李察罕,而应该是活捉王保保!……,你们以为呢?”

    “王爷说的对!打掉巨野城,活捉王保保。”

    “活捉王保保!”

    前线的苦战,后方的士卒并不了解。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只有捷报。邓舍讲话也有艺术,先用大家都熟悉的曹操、刘邦的故事巧妙引出主题,并又给士卒们造成了一个“打下曹州,就能一统天下”的暗示。故此,大校场的气氛顿时变得非常热闹,与刚才的肃穆截然不同。

    “赵过、庆千兴、李和尚、杨万虎、胡忠、高延世、傅友德诸将,现如今为了实现‘活捉王保保’的目标,就正在前线与鞑子浴血作战。弟兄们,咱虽在后方,但就应该无所事事了么?”

    “不应该!”

    “那咱该怎么做?”

    “加倍操练!时刻准备上前线,立军功。为咱海东开拓疆土。”

    邓舍鼓掌喝彩,叫道:“说得好!”

    演讲到此,诱子算是讲完,该转入正题。便在此时,高台后,有个千户奔上,来到洪继勋的身边耳语片刻。洪继勋面色一变,但随即沉稳下来,看邓舍刚好话说了一个段落,往前走了几步,低声说道:“主公。”

    邓舍不回头,问道:“怎么?”

    这两句是私下谈话,边儿上的传令官没有将之传出去。

    洪继勋道:“山阳湖军报告捷,方米罕阵斩敌将冯脱音,杨万虎趁胜夺取敌营,已与胡忠前后呼应,形成了夹击河南军主力的态势。此外,哨探急报,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