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军工厂

    第三百七十六章 军工厂 (第2/3页)

 不过这里面有个问题,这次万历皇帝驳回了郭致远要求扩充兵额的请求,说明万历皇帝已经对郭致远起了戒心,若是郭致远再大张旗鼓地扩军就等同直接造反了,暂时郭致远还不想和朝廷撕破脸,所以郭致远只能采用迂回策略,他让自新军现有的一半士兵以伤病原因“退役”,然后招募新兵补上来,等新兵形成战斗力后再让另一半的自新军“退役”,再招募新兵补上来,但实际上那些“退役”的老兵都是退而不休,随时能够召集,这样一来就等于把自新军的兵力扩充了一倍。

    最让郭致远头疼的是武器装备,三万军队所需要的武器装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现在朝廷已经对东蕃起了戒心,对于来往东蕃的商船盘查很严,军事物资更是严格管控,所以要想从内陆购买到军用的制式武器装备是很难的,好在这次缴获倭寇海盗的武器装备不少,虽然损毁严重,但让工坊的工匠修补一下勉强还能用。

    不过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东蕃必须拥有自主的武器装备研发和生产能力,才不会被朝廷卡脖子,所以这就是郭致远准备办的第二件大事,在东蕃办军工厂!

    其实早在古田的时候郭致远就秘密建了武器工坊,等于有了军工厂的雏形,到了东蕃以后他又专门拨款给赵仕祯让他在阳明山里建了秘密的军工研究所,触发式**就是在那里鼓捣出来的,有赵仕祯这位火器专家在,东蕃的武器研发工作自然不可能落后。

    但是研发是一回事,要大规模生产装配部队又是一回事,这个时代可没有现代工业的流水线作业机器设备,生产效率低得吓人,比如燧发枪,赵仕祯早就发明出来,但是仅一根枪管就需要一个熟练工匠做一个月才能完成,武器工坊全力开动,一个月也顶多能生产十几条燧发枪。所以尽管郭致远早有办军工厂的打算,却一直没办法实现。

    不过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就在不久前,赵仕祯已经带着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