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姹紫东来

    第一章 姹紫东来 (第2/3页)

已落白。同时,也愁坏了令狐家,这贤婿在战场上搏杀,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小女一辈子可就没着落了。

    六个月前,正是华亭春暖花开、阳春三月的时节,徐家终于收到了徐家老三的来信,告知父母大人一切安好,现在长安禁军中任职,官至昭武校尉,因是皇宫守卫,重任在身,暂未能回到华亭省亲,望父母大人勿挂念。徐父将书信执在手中,老泪纵横,大吁一声:“昭武校尉,正六品,光宗耀祖啊!”

    华亭县位于大唐的东面,靠海,南方的大江在华亭县入海。华亭域内河叉交错,水溢横流,土地绵软,在大唐统治者里眼里属于边地。华亭县产盐,有不少盐农,盐属于官家专营,本地商贾多靠经营水产和葛布。华亭大江入海口产鲈鱼,肉质白嫩鲜美,远销附近的扬州、苏州等地。也有渔民下海打渔,产自华亭附近海域的大黄鱼是鱼中珍品,深得达官显贵的喜爱,捞到后即放入冰鉴,运送至各府。

    冰鉴在冬天运输鱼鲜还不错,可在夏天往往只能出百里,鉴中冰融后,鱼鲜就难保存了。令狐家经营鲈鱼、黄鱼多年,家中伙计十余人。到了夏季黄鱼产卵时节,黄鱼最肥,生意最好,不仅要请渔民出海捞鱼,还要尽快将捞到的鱼用冰鉴封存好,快马加鞭送往所需之地。而徐家经营夏布,华亭潮湿,靠海之地风都有咸味,所穿衣物易腐损,夏布是大众所需,徐家的夏布除了自家织布外,往往还要前往扬州等地进货,才能满足需要。

    华亭是个小地方,如今徐家儿子在长安天子身边当差,官至六品,这可是华亭边地的大事,乡民奔走相告。令狐家知晓后,令狐老爷子赶紧来到徐家祝贺,两家商议着徐臣和阿嫣婚事不宜再拖,阿嫣已有十九,早已到了出嫁的年纪。可徐臣未归,这婚事如何是好。还是徐老爷子明理,不用令狐家提起,便决定修书一封,着人将阿嫣送往长安完婚,少去那些繁文缛节的排场。

    令狐老爷子一听忙向徐老爷子抱拳以表感激,虽说对自家闺女深爱有嘉,不忍其远赴他乡,可比起一个近二十还未出嫁的姑娘在家来,掂量掂量就知哪头重哪头轻。徐家本想由自己着人送阿嫣前往长安,可令狐老爷子说,按祖辈规矩理应自家人前往相送。

    回到家后,令狐老爷子将与徐家相商的意思向夫人和儿子说明,夫人立即抹开了眼泪,声泪俱下地说到:“阿嫣从小到大在身边长大,从未去过那么远的地方,这可如何是好。”

    儿子也说:“要不等徐臣回家后再完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