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灞桥又别

    第十三章 灞桥又别 (第1/3页)

    令狐昭说是来喝早酒,可见了上官云不知请进来坐,还是不请。

    而上官云早已瞥见了桌那面有一空位,及一个刚饮酒过后的酒杯。联想起了在青龙镇南宫寒说起令狐“勇”是他父亲的故人来。

    索性,不等令狐昭踌躇,说道:“我约的那位莫逆之交还没来,可否与令狐先生叙叙旧。”

    “快请坐!”令狐昭忙说道。

    “先生,令狐娘子去哪里了,这长安可大得很,巷子可多,别迷失了方向。”

    “大人,适才老朽刚与一位故人见面喝几杯,嫣儿没跟我出来,在客栈。”

    “老先生人脉真广,从华亭来,到长安也有故人。令狐娘子可见了如意郎君?”

    令狐昭听到此问,心中正为难,想着在青龙镇,与上官云相处也颇具真心,便有意想与他一说,于是索性叹息一声,先没有回答。

    上官云见状,“老先生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

    令狐昭依然沉默。

    上官云肺腑道:“令狐先生在青龙镇可以信任纳兰校尉,在长安也可以信任本官”。

    令狐昭听到此话,与上官云对视良久,说道:“不瞒大人,老朽刚才见过的便是嫣儿的夫婿徐臣。”

    “徐臣?可是左羽林卫的那位昭武校尉?我记得今年上巳节皇上赐婚于他,以褒奖他的忠勇!当时还被传为美谈。”

    “大人,正是……”令狐昭嗫嚅了一下。

    “这可不好!棘手。”上官云大惊。

    “老朽与嫣儿从华亭到长安,前后走了差不多六月余,没想到却是这样一个结局。这事老朽还不知该如何与嫣儿说起!”

    “你们不能久留长安,徐臣欺君已成事实,此事一旦被人告发,难免就会连坐。我建议你们尽快返回华亭从长计议,只要你们和徐臣都不提起,嫣儿择婿另嫁,可保两家周全。”

    “谢大人提醒。老朽也知这个理,个人事小,要是连累全家事就大了。我这就回去,找个理由先瞒着嫣儿离开长安。否则兵祸一起,我们将流离失所。”

    上官云一惊,明白令狐昭后面那句话的意思,不由佩服道:“先生不愧为老军,鼻子还是灵得很,一闻气氛即明白一二。老先生这几日在长安停留,如遇到什么难事,可到兵部找我。另外,我可书一文牒,解决你们的回程之忧。”

    “多谢大人关照。我即刻就回客栈,带阿嫣在长安转转,即启程回华亭。”

    “住哪家客栈?”

    “朱雀坊结义客栈!”

    “噢?”

    “怎么,不妥吗?!”

    “不!不!有事好去找您。”

    “好!那老朽先告辞了。”令狐勇说完便拱手退去。

    结义客栈,上官云其实是知晓的,他刚入仕时,任中书省知录。主要职责是抄录各地汇集上来的秘密信息,每月皆可见关于结义客栈日常出入人员的详细邸抄。很多当时的内容他还有记忆。

    今听到令狐“勇”住在结义客栈,颇为一惊。当晚,太子召见他时,他将此事向太子禀报。

    太子听了若有所思的问道:“确定住结义客栈的老军姓令狐?”

    “殿下,没错!”

    “父皇当年剿灭太平公主一党时,连累近四五百口,记得当时公主一近侍在外办差,躲过此劫。据说这位近侍智勇过人,是安西碎叶与突厥的景云之战中活下来的七人之一,七人中六人后来皆入羽林,成为太平公主的侍卫,尤其这位令狐颇得公主赏识。公主殁后,内卫查了他近十年,都未曾查到。”

    “小人当年在中书省做知录,经常要抄一份邸报,与这件事有关,这七人姓氏好像有皇甫、令狐、司徒……时过境迁,其他四人小人记不得了。司徒易是他们中受伤致残的一位,回来在长安开了一家客栈,这家酒店被监视多年,就是为抓捕那位漏网的令狐氏,可他后来没在这家客栈出现过。”

    “那你所说的这位令狐很有可能就是当年的令狐昭。当年内卫也找到他的原籍扬州,家中已落败,家中人也远走他乡,失去了线索。”

    “殿下,这位令狐来自华亭。那有可能当年他是替人从军!”

    “极有可能,一些富贵子弟受不了边塞之苦,会出钱请人当兵。”

    “殿下,您看这事该如何办才好?”

    “此事过去差不多已是四十余年,且当年他们与突厥兵作战厮杀,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