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灞桥又别

    第十三章 灞桥又别 (第2/3页)

得一命已很庆幸。再说护卫公主亦是职责所在,念其忠勇,这事不宜追究了,让他速回华亭,不要让父皇知晓。”

    “殿下所言极是,令狐老军虽年事已高,可忠勇仁义精神尚在,在青龙镇若不是他,纳兰校尉恐已遭毒手。”

    “如你所说,这种身经死战的老将,若为我们所用就好了。如今安禄山那个大胖子已是磨刀霍霍。国难思良将啊!”

    “殿下,安节度使或许迫于陛下的威名不敢起兵。”

    “胡人中有剖腹救睿总的安金藏,亦有顽冥不化安禄山。”

    “殿下所思深远。”

    ……

    令狐昭回到结义客栈,令狐嫣见正因不见他而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亚父,谁来找你?为何也不带上我?”

    “噢!是上官大人闻讯差人约我出去喝了杯早酒。见天尚早,就没有叫你。今天我带你去逛逛长安的东市,买些物件。徐臣我已委托上官大人去知会了,相信今明两天,他就要来接你咯!”

    令狐嫣听了转过身羞怯不已。

    令狐昭佯装高兴地带着令狐嫣在长安城里转,先去长安城的东市,这里聚集多是大唐东部而来的商品聚集地,应有尽有,看得令狐嫣眼花缭乱,脸上洋溢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令狐昭看在眼里,心中却疼痛不已,他在谋划着如何掩盖这一事实,让令狐嫣跟回到华亭。

    第二天,令狐昭又带着令狐嫣去了西市,看到琳琅满目的西域风情,令狐昭亦是感慨万千。此生,应是最后一次来长安了,尽管四十年前在长安城呆的时间不久,但经历那次皇权的更迭,其中的波涛汹涌足以慰藉平凡的一生了。他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小人物,公主待她不薄,他想用一生去报答她的知遇之恩。

    当他再回长安城时,发现自己曾经执着的那个信念已经显得不重要了。四十年来,那位赐死公主的皇帝如愿以偿得到了最高权力,他的宏图伟略,让大唐焕发出从未有过的荣光。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包括他和很多人都嗅到了繁华锦秀后面蛰伏力量的蠢蠢欲动。他老了,他躲藏了四十年,耗费了大好年华,那些年里他一直想着复仇,没有婚娶,没有孩子,一直帮堂哥打理生意,他不想有牵袢和负累而影响到他为公主复仇。

    可是,他老了,他想若不是那次不是去太白山天池,他也与其他五兄弟成为刀下之鬼,那样倒还省去了不少事。他不怕死!

    从西市回到客栈时,上官云已等候多时。令狐昭见到马上明白上官云用意。

    寒暄一阵,令狐嫣十分期待从上官云口中得到徐臣的消息,而上官云却慢条斯理的说道:“令狐先生,令狐娘子,前日老先生委托我去找徐臣,我便马不停蹄赶往羽林卫北衙……”

    上官云顿了顿,咳了一声,继续说道:“十分不凑巧的是,陛下明年将东巡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徐校尉作为先锋已先行为陛下东巡做准备去了!”

    令狐嫣听了立马急了:“怎么能这样?他爹已来信说送我来长安完婚的。这……”说完嘤嘤的哭了起来。

    令狐昭佯装怒斥道:“徐臣怎能这样?我父女俩千里迢迢赶来,他倒好,一面不见,办差去了山东。这叫我俩如何是好!”

    “令狐老先生,你也知道这军令如山倒,封禅吉时据司天监的人说,封禅大典推算,要到明年中秋时节去了。你们若要等徐臣归来,也恐到明年初冬,如若陛下游兴未尽,再巡视其他各地也未可知啊。”

    “亚父,我们一路东来,怎么就没碰上徐臣?我们今天到了长安,可他又不在,要不我们就在此等候一年。急人就书信告知父亲邮些银钱来。”

    令狐昭见令狐嫣如此决绝,定是开始依恋起繁华的长安城来,于是向上官云递去求助的眼神。

    上官云领会后马上补充道:“令狐娘子,在长安城住一年可开不得玩笑的,本官居五品,年俸禄才四十两多点银子。在这长安城也只能租住在南城,每天骑马来回赶,根本不敢将贱内和犬子接来长安,是因为这里安身太贵,寸土寸金啊!。”

    令狐嫣接着说道:“嫣儿,上官大人说得一点没错,这长安城我们来逗留一番,转一转可以,要是住一年,又没有正经的营生,你爹也出不起这银两。不如我们先回华亭,待徐臣将差事办完,由你公婆召回家中,在华亭完婚。你看如何?”

    “亚父,回去我们又得走上五六个月,这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