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踌躇不安

    第三十一章 踌躇不安 (第2/3页)

。二人本为安西故旧,并肩经历多场战事,为安西骁勇善战的战将。

    皇上对叛军不到一月连续攻城掠地,十分气愤却又没什么好的御敌之策而伤透脑筋。而听闻勤王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带领李光弼等将令率兵从北线过黄河,开始东征,已连克多座城池,紧逼叛军老巢范阳。加之函谷关一战的捷报传到他手中之后,犹如吃了一剂神药,重拾了他作为大唐天子雄心与霸气。尤其看到函谷关一战的邸抄,是李唐家族李虎中郎将率部破敌,更是让他兴奋不已,竟然当众大喝:“安禄山,当初寡人待你不薄,你竟然狼子野心,要颠覆我大唐江山,是何道理?”

    由此,他马上颁布诏书,要求高仙芝、封常清二人准备出兵事宜,一举收复东都洛阳。

    而高仙芝和封常清皆明白,现在所募新军,战斗力很弱,与河东叛军作战无异于以卵击石,这并非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需要看清现实,不作无畏牺牲,因为潼关重地不能失守,一旦失守,大唐江山将有万劫不复之危。

    函谷关一战,的确振奋了南线军民,鼓舞了士气,有不少人认为安禄山的军队不过如此。

    可高帅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十分震惊,在大敌当前,你死我活之时,还有李虎这样的将领,激战之时不施以援手,到战胜之时抢夺战果,邀功请赏,且为了掩饰还不经批准私自调防驻军,着实令人鄙弃。

    于是,着令李虎前往潼关详细叙述函谷一战的来龙去脉。李虎得知将令之后,快马加鞭前往潼关。一入行营,便见潼关行营总管,高帅立于堂上,封帅已被削职在一旁以布衣身份旁听。

    高大帅见李虎进入,道:“中郎将一路辛苦,函谷关一战,战果斐然,着实给叛军还以颜色。”

    “哪里!哪里!卑职此等小功,不足挂齿。尽些臣子的本分罢了。小将早就耳闻高帅、封帅在安西所建功业,那才是大功绩。”

    ……

    此时在一旁布衣之身、跛着脚的封帅在一旁厉声道:“闲话少叙,此次叛军在函谷关受此大辱,岂能善罢甘休,必会纠集人马再次来袭,中郎将可有好的对策?”

    李虎见封常清已被削职,一介布衣,还这般蛮横,心中很是不爽,且洛阳一战,损兵折将,皇上饶你不死,还在老子面前耍威风,正欲发作。可转念一想,函谷关之战,自己的确是捡了个便宜,利用自己和总管、监军的关系捞来这份功劳,在天子面前露了露脸。思忖之后道:“回禀封帅,鄙人认为,叛军不过一群草寇,乱我大唐,不足为惧,我等应主动杀出关去,将这些乱臣贼子砍于马下,让他们也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此时堂上的行营总管轻咳了几声,高仙芝则紧锁眉头不做声。

    封常清只是暗自笑了,轻轻问道:“如此说来,中郎将不愧为皇族之后,英勇敢当。可据我所知,叛军攻关之时,中郎将正在青龙镇与貊炙店的妇人举杯饮酒。函谷关守卫纳兰校尉拼死抵抗之时,你见叛军势大,不仅下令让驻于关后五百军士不伸出援手,还下令撤回潼关。哪知,纳兰校尉守关早已准备了滚木和火油,将叛军烧于关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