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太平治世】

    第二百四十八章【太平治世】 (第2/3页)

服食、器皿、皆按照皇帝规模生活。

    家中还畜养歌童舞女、收受贿赂、侵盗官物不计胜数,直接就引起了六科给事中、以及御史大夫等官员们的弹劾,被明太宗批准下都察院治罪。

    7月16日明南北镇抚司锦衣卫指挥使的罪名被坐实磔斩于市,其家属无论长幼一律戍边,就连明南北镇抚司锦衣卫指挥同知:庄敬,被夷三族、明北镇抚司锦衣卫指挥佥事:袁江,明南镇抚司锦衣卫千户:王谦、明北镇抚司锦衣卫指挥同知:李春,明南镇抚司锦衣卫镇抚:庞瑛,皆论罪同死。

    8月初4日明太宗命辽东都指挥使司设置〈亦马忽山卫〉在命野人女真头目:锁奴兀,为亦马忽山卫指挥使、哈散哈为亦马忽山卫指挥同知、木答兀为亦马忽山卫指挥佥事,又分别授封部族首领为千户、百户、镇抚,赐诰印冠带袭衣及钞币等。

    就连北山女真部、使鹿部、使犬部、斡拙、吉里迷、骨嵬,等部族首领也都一同进京朝贡大明天子。

    待10月11日明太宗返回应天府之际,才得知明汉昭亲王做了许多不轨之事,还陷害了明内阁首辅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冤死冻死雪堆里,以及逼迫明翰林院侍读:黄淮,下狱蒙冤尽得其不法行为之事数十件,让明太宗非常愤怒但是没有完全发作出来,只是夺其冠服再将明汉昭亲王囚禁于西华门内,并革削其左右二护卫,其所募军士全部调往居庸关北,在立保安左卫、保安右卫。

    11月15日明太宗诏令文武群臣聚集商议迁都事情是否合适?因为在此之前明太宗曾从北京返回京师应天府时下令过决意迁都。

    首先由工部请奏择日营建北京宫殿,明太宗当众宣布道“此为大事须聚集所有朝臣商议才行。”

    于是公、侯、伯、子、男,五军都督府以及在京都指挥使等军上疏称“北京河山巩固水甘土厚,民俗淳朴物产丰富,实为天府之国帝王之都,县河道疏通漕运日广,商贾云集财货充盈,良材巨木已集中京师,天下军民乐于趋事。”

    随后六部尚书、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太常寺等衙门的尚书、都御史官员府又上奏道“北京乃陛下龙兴之地,北枕居庸关、西峙太行山、东连山海卫、南俯中原沃土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实为帝王万世之都,应敕所司营建,以成国家悠久之计,符臣民之望。”

    当即就被明太宗采纳其议,并下令北京顺天府督造之前蒙元帝国大都宫殿。

    12月10日明太宗第五次命明司礼监太监护送古里国、爪哇国、满剌加国、占城国、锡兰国、木骨都束国、溜山国、喃渤里国、卜剌哇国、苏门答剌国、麻林国、剌撒国、忽鲁谟斯国、柯枝国、南巫里国、沙里湾泥国、彭亨国,等国使者以及大明旧港宣慰使司使臣归国。

    之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3月20日,明太宗徙封明汉昭亲王:朱高煦,于乐安州并令其速往封地就藩,不准久留京师。

    5月16日,明司礼监太监在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行香在率船队出发,随行中有僧人:慧信,明兖州府同知:朱真、明泉州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