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国本之争】

    第二百二十一章【国本之争】 (第3/3页)

炯、明四皇子永悼亲王:朱慈炤、明五皇子悼灵亲王:朱慈焕,都下落不明!

    所以诸臣们就提议应从明神宗万历显皇帝陛下之子、明光宗泰昌贞皇帝诸弟中选择一个。

    首先群臣们就选中了明神宗的皇三子明福恭亲王:朱常洵,一脉作为帝位继承人!毕竟明神宗生前就一直想要立明福恭亲王为太子,因而被卷入东林党反对的「国本之争」中,现在也算是物归原主了!

    况且眼下新任的明福亲王:朱由崧,如今就住南京城外的上元县内,随时都可以接来宫中即位,因此只要在先帝太子以及三位皇子亲王无法到达南直隶应天府南京城继位的情况下,明福亲王就为第一个继承者,为了保证皇位正统众人决定先拥立为监国,之后在推举登基为帝。

    然而东林党们却持有相反意见,以东林党领袖明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钱谦益,为首以〈立贤为名〉主张拥立明神宗之侄明潞闵亲王:朱常淓,为新任大明皇帝(监国),就连在场的明南直隶兵部尚书也赞成此法,还声称福亲王殿下(在藩不忠不孝,恐难主天下大事!)

    可是明潞闵亲王却是血统偏远,缺乏即位的理由!但他的贤名却为他赢得了许多人的同情和支持,当时朝政有内阁负责,即使是皇帝不能处理政务,负责的臣子们仍然可以维持政权机构的正常运转。

    以局势而论留都诸臣们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精神领袖(皇帝)而并不一定非要是雄才大略的贤君不可,故此明南直隶兵部尚书才当即指出了明福亲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条条都是大忌!

    况且群臣也不可能要求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筛选,因为藩王太多总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机下手借拥立争功,到时大明的局面势必会土崩瓦解,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

    虽然明福亲王有种种缺点!可毕竟从关系上来说他是先帝的堂弟,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肯定是拥立他即位更加合适。

    但是东林党一派却坚持反对,而是极力要拥立明潞闵亲王,其中并非如口头上说的明潞闵亲王贤德,而是因为明福亲王的皇奶奶、明郑皇贵妃,她是明神宗最宠爱的妃子,一直怂恿明神宗立自己的儿子明福恭亲王:朱常洵,为太子。

    当然明神宗也一直想让明福恭亲王做自己的接班人,无奈朝中大臣们却一致主张要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储君,因为按照规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立嗣原则朱常洛才是皇太子的最佳人选。

    这场储位之争持续了许多年,直到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立了朱常洛为太子才尘埃落定,可明福恭亲王仍然留在京师不肯就藩,所以朱常洛的太子之位仍然不稳固!

    之后接连发生的〈妖书案〉、〈梃击案〉、〈移宫案〉等轰动一时的大案,都与明郑皇贵妃有关,而且有迹象表明,其背后的主使就是明郑皇贵妃本人?

    在这所有的大案里朝廷东林党人们都毫不迟疑的站在皇朝正统一方,也就是站在明皇太子:朱常洛,这一方坚决打击触犯了明郑皇贵妃和明福恭亲王的利益,也深深的得罪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