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三征麓川】

    第二百五十五章【三征麓川】 (第2/3页)

,二征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拉开序幕。

    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正月初6日,年仅15岁的明英宗第一次下达圣令命明定西伯:蒋贵,为征蛮将军、明中军都督府署都督同知:李安、明金吾卫指挥同知:刘聚,两人为左右副参将、明兵部尚书:王骥,则总督军务、明司礼监太监:曹吉祥,总督军务,明兵部左侍郎:徐晞,督管军饷总共率军15万转饷半个天下,奔赴边疆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去征剿明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致使缅甸军民宣慰使司境内再起战火。

    同时北直隶京畿地区顺天府自永乐元年迁都以来一直被称为〈行在〉,这与现在的京畿制度不符合!故此在8月21日明宁波知府:郑恪,就上奏请定都「京师」改为南京,直接被明英宗批准。

    9月初3日大明北直隶京畿紫禁城内的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殿以及乾清宫、坤宁宫,其规模比以前更加壮丽。

    11月初1日明英宗以三大宫殿建成,大赦天下,正式定北京为〈京师〉罢除〈北京行在〉之称,在南京的府、部、司、寺、院、局,悉数冠以南京字样改其官印。

    12月13日明军从大侯州攻上江巡检司,在由南甸宣抚使司破沙木笼山,明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兵败逃往孟养军民宣慰使司。

    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正月初6日瓦剌人贪图朝廷赏赍,入贡人数往往超过朝廷规定的50人骤增至二千人,在同供亿之费竟达35万,屡加敕责却仍不加约束,导致其瓦剌使臣所过之地多有杀掠,邀索财物不成便动辄挑起事端,故此明英宗以瓦剌贡使太多,只限止带三百人入关朝贡。

    3月17日沿海地区有居民与幕府倭寇浪人有沟通,有的被倭寇所逼告以明军虚实,于是倭寇开始弃船登岸抢劫杀戮。

    致使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地区三司既;浙江布政使、浙江都指挥使、浙江按察使,上奏称“自五月二十二日以来,倭寇二千人登陆袭击爵溪备御千户所城池,虽被官军击败,但却仍潜伏在海岛上伺机而动,朝廷宜遣大臣一员前往调查实情。”

    于是6月24日明英宗就派遣明户部右侍郎:焦宏,整顿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防倭事情,还兼理南直隶苏州府、松江府,以及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沿海地区的军务。

    6月30日自从明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败走孟养军民宣慰使司之后,朝廷就诏谕了木邦军民宣慰使司以及缅甸军民宣慰使司,能为朝廷效命擒拿叛贼,即以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之地划给他并准继承世袭宣慰使官职。

    当明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得知朝廷四处张贴通缉令之后,他又逃往孟蒙长官使司途中被木邦军民宣慰使司驻军所击败还追过金沙江,又败走孟广长官使司,最后被明缅甸军民宣慰使:卜剌浪马哈省,所擒拿用来要挟特向大明求取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之地,其中明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长子:思机发,在率众占据者蓝长官使司之后就派人准备向朝廷谢罪,在听闻父亲被擒时让他大为震惊。

    7月明孟密宣抚使:思机发,遣其弟明蛮莫安抚使:招赛,为使入贡谢罪,朝中诸大臣们都决议欲安抚边患免去战事,唯独明司礼监秉笔太监执意不肯,才使得朝廷不纳其贡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