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 反攻汉口(二)

    第010章 反攻汉口(二) (第2/3页)

    11月16日下午,当上万民军渡过汉水的时候,最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情却发生了。面对民军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北洋军方面却全然不知,他们正在享受这场明明能打赢却不让打赢的奇怪战争。

    负责此次南下镇压武昌叛乱的第一军总统冯国璋把自己统帅的北洋第四镇和第六镇一共八个协的军队布防于在玉带门车站到南岸嘴一线的地域上,炮口直指汉阳。至于这个地域以外,北洋军根本没有分太多的兵力设防,这倒不是他冯国璋托大,而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就凭他现在手上的力量,如果不是袁宫保再三严令不许自己再启战端,自己一声令下,三天之内肯定能拿下汉阳,民军那点战斗力在经过汉口之战后他还真是瞧不上眼。

    可是上回自己自作主张打下了汉口,虽然事后被王爷们赏赐的一个爵位,可也为此生生挨了老袁一顿训斥。如果自己在没老袁的命令的情况下,再去进攻汉阳,很可能训斥就要变成撤换了。但是上头不让打,自己也得做好打的准备,所以北洋军把作战的重心放在了南岸嘴一线,始终保持对对岸的民军的威压态势。至于自己的侧后,由于轻视民军以及这片地域空旷没有军事价值等诸多原因,冯国璋确实是没太在意。当然最大的原因是也不会想到民军竟会违背军事常识,逆着汉水攻击自己的侧翼,这是不科学的。

    众多因素之下,民军反攻汉口的作战就有了一个梦幻开局,他们成功的出现在了北洋军的侧后,而敌人却毫不知情。

    后世的历史学者们对于黄兴在阳夏保卫战中发起反攻汉口的作战一致是持批评意见的,并且就此发表了一大堆学术论文,骗取了一大笔国务院研究经费(这些文化骗子也不怕生儿子没**)。

    他们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反攻汉口,从军事上看就属于注定要失败的的冒险行为。而明知会失败却依然要去做,也从一个侧面有力的论证了黄兴缺乏军事才干的这一基本事实。那感觉如果那一仗要是换他们这帮子砖家指挥就会如何如何,反正比黄兴是要强!一群纸上谈兵的家伙。

    不过砖家们有一点绝对没分析错,黄兴此刻选择反攻囤积重兵的汉口就是在冒险。因为形势发展到不冒险不行的地步了,容不得他再继续四平八稳下去了。

    血战月余之后丢失汉口的结果极大的打击了革命党人的士气,同时也严重动摇了黄兴这个战时总司令的威信。

    在湖北军政府内部,对于黄兴这个外人跑来掌握军队的指挥权也是存有很大意见的。只不过碍于黄兴巨大的革命声望,大家不便公开反对而已,但是背后拆台之类的事情自然是不会少的。如今汉口一丢,大家就无所顾忌了,公开要求撤换战时总司令的呼声在武昌渐渐高了起来,局势已经处在失控的边缘。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如不能通过一场胜利鼓舞士气扭转局面的话,那么接下来很可能使武昌起义落到如同盟会之前的十次起义的下场,功败垂成。

    大家还别不认同,黄兴可不是穿越众,他根本不可能知道历史接下来是怎样的。他哪里会想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