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整军经武(四)

    第312章 整军经武(四) (第1/3页)

    民国兵工极端落后的原因有,第一,确实当时国工业基础薄弱,重工业基本为零,第二,当权者不重视重工业,有浓厚的买办思维,如抗战前阎锡山主动要求将当时全国最大的兵工厂太原兵工厂交给央,拆建到后方安全的地方,不过要求给予一定的补偿(约500万法币),央看不起地方厂,觉得吃亏,不愿意要,双方扯皮到鬼子打进太原还沒解决,将这个最大的兵工厂白白便宜了鬼子,这500万多么,就相当一个半央军的师一年经费,这个兵工厂仅36-37年就生产75毫米山炮200多门,而央的兵工厂根本沒这个能力,买外国同样数量的大炮(当然质量要好些)需要1200万法币,更别说同期这个厂还生产2万支步枪,近千万发子弹,还有十几万发炮弹,几百门迫击炮,千余挺机枪,第三,当权者贪大求全,盲目崇洋媚外,国民政府的眼睛只盯着德国美国等几个武器精良的国家,而且计划建厂之后,首先就是派人到外国考察个一年半载,之后与外国公司签订合同,工厂设计,主要机器设备,甚至辅助设备一律全新进口,甚至有些国内土建也聘请外国工程师监督指导,这一來,加长了建设周期,多花了钱财,第四,议而不决,决而不办,计划随便更改,也是普遍问題,如28年计划的强大舰队,直到抗战开始还在纸面上,计划36年底建成的炮厂,38年初机器设备还沒运到国,计划37年建成的钢铁厂,38年初厂房还沒建成,等等,最后,人事倾轧非常厉害,当时流行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大批地方的兵工专家,在工厂被央接收后(甚至是厂长换了后)失去了工作,如民国最主要的兵工专家如韩麟春,杨文凯,邓演存等除韩麟春死得早外,都是在兵工厂被接收后失业的,有限的人才不能使用,也极大地制约了民国兵工业的发展。

    王振宇决心改变这个局面,说实话,王振坤其实是个土鳖,真正替王振宇在管理这未來的八大军工企业的是由从北洋挖來的“韩麟春式”步枪的设计者韩麟春,毕业于保定一期炮科的邓演存,善于机械制造和爆破的贾小侯(此人辛亥革命时是玩炸弹的)外加侯德榜四个高级工程师,由这四个人挂帅,就不怕王振坤这个外行被下头忽悠了。

    韩麟春的职务是枪弹研究组组长兼高级工程师,受军备部直接领导,授陆军上校衔。

    邓演存的职务是火炮研究组组长兼高级工程师,受军备部直接领导,授陆军上校衔。

    贾小侯的职务是设备和火药研究组组长兼高级工程师,受军备部直接领导,授陆军上校衔。

    侯德榜的职务是化工研究组组长兼高级工程师,此人和军备部关系不大,不授军衔。

    而八大厂的技术人员主要來源有二个:第一是把目前南方省全部大大小小17个兵工厂组合起來(对于把那些不懂技术的官僚王振宇的要求是全部淘汰,从技术人员提拔管理干部,厂长是总公司委任),第二是留学外国的学生,这个从民国二年起,王振宇就陆续送人出去学习了,到民国五年底,这个公派留学生的规模达到了7000多人,其有4000人为军工方面的留学生,截止明年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