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战争降临(二)

    第439章 战争降临(二) (第2/3页)

是晋军在他手里是个软柿子到了傅作义手里怎么就变成“七路半”呢。

    阎锡山点点头,同意了这个说法:“这样,就辛苦商兄和徐兄,你们各领一军前往晋北和晋东迎敌,记住一点,只要奉军不动手,你们就不要开火,能不打莪们还是不要打的,一打苦的还是莪们山西的老百姓啊。”

    说道这里他又看了看傅作义:“宜生兄,你就替我守太原就是了,我想來想去,这个最后的决战怕是要在这太原城开打了,,。”

    其实阎锡山和晋军的高级将领们把问題想得有些严重了,张作霖其实并沒有开打的计划,人家也是善于算计的,按照张作霖的算计,只要在山东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打败了南方的王振宇,那么接下來这天下还不是自己老张家的,然后自然是借着天下一统的局面威逼阎锡山投降是了,当然阎锡山如果现在就望风归降那就更好不过了,可偏偏平素软弱的阎锡山这次却如同吃多了药一般,居然把麾下的晋军八个师一分为三,商震,徐永昌各指挥2个师和孙烈臣,张景惠的部队进入对峙状态,而另外四个师则退入太原城,一副死战到底,毫不退让的架势,这下轮到张作霖自己吃不准了,打还是不打,这是个问題。

    一时间之间,山东山西同时成为国内战的导火索所在,社会各界,尤其是南北两京的知识分子纷纷对此表示担忧并发出和平请愿,敦促各方势力以国家大局,民族利益为重,而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却是个相反的例子,这个已经习惯在国当太上皇对国央政府指手画脚的英国老殖民主义者现在兴奋的不得了,自从自己错误的判断了形式支持袁世凯称帝并引发护国战争以來,整个国就陷入了势不可挡的崛起状态,虽然白厅方面沒有责怪朱尔典,但是一直以一流外交人才自居的朱尔典却十分内疚,因此他对于南方国民政府以及王振宇本人是充满敌视的,这一点在国军队击败德国人之后更是达到了顶点,在朱尔典1919年元旦递交给白厅的年度报告里,朱尔典反复向伦敦方面强调,如果继续坐视国的强大,那么帝国不仅仅是在华利益受到损害,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也将不保,因此朱尔典希望帝国政府扶持日本加大对国的打击力度,然后再利用俄国这个泥潭消耗日本的力量,算盘打得倒是很响,可惜伦敦方面对此沒有只言片语的回复,这让朱尔典很是沮丧甚至心生不满,他对公使馆的其他人员说:“伦敦那帮人现在做着的是埋葬大英帝国的事情,而我们却只能束手无策。”

    其实朱尔典还真的是冤枉了大英帝国的决策者们,他们不仅看到了朱尔典的报告,而且给与了高度重视,但是英国的国库实在是太不给力了,在欧战之后,这个曾经号称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库已经空的可以跑老鼠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