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山海关之战落幕

    16.山海关之战落幕 (第2/3页)

胜了感谢,吹起了撒退的号角。

    山海关攻防战至此告一个段落。

    而此时的山海关,张羽听到蒙古人撤退的号角,心神一松,一头栽倒在满地的尸体之上。

    远处的张铁看了,急忙叫了一声:“爹”,然后飞快的跑过来了把张羽搂在怀里,用手探了一下鼻息,还好,只是太累了,年纪大了又受了伤,才一下子晕倒了,张铁顿时松了口气,急忙抱着张羽下了城头。

    而山海关的守卫工作就移交给了李成带领的援军,而李成也接过了指挥工作。

    李成站在山海关上,背着夕阳的余晖,打量着这座劫后余生的关城,只见关城上的城楼有好多都塌了,残垣断壁,城垛残缺,满地的尸体,鲜血泗溢,好不惨烈!

    李成这个人,三十五岁,身材高大魁梧,面容国字脸,出身于北地武士家庭,边军出身,十六岁参军,还曾与蒙古人打过仗,后来因功调任北军,慢慢升任北军主将,是军中的少壮派代表人物。

    李成指挥着人,把尸体抬下城头,又指挥着人修补城垛,整个关城上渐渐的秩序井然了,整个山海关又恢复了些人气。

    夕阳落下了,月亮出来了,李成一直坚守在关城之上,防范蒙古人的突然进攻,夜色中的山海关,寂静清冷,只剩下关城上的月亮,及远处灯火通明的蒙古大营的此许马嘶声,李成突然感觉到一阵阵瘆人,一阵大风吹过,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夜色越来越浓了,而此时的蒙古大营,忽必烈坐在上首,愁眉不展,他面前鲜香的牛肉,他一点也没动,他的心中思考着到底要不要继续攻打山海关,攻与退他都得反复思考,选出对自己最有利的,才是最合适的!

    攻吧,又不一定攻得下,徒惹伤亡,就算攻下了,乾人早已反应过来了,自己是不敢长驱直入的,顶多也就肆掠一下山海关周边地区,所收获的远远不及这次的损失,就算最好的收获也只能迫使乾人与自己互市。

    但退吧,又不甘心,这次损失太大了,得不偿失,又没有任何收获,跟随自己的头人怕是会满腹怨言,虽不动摇自己在蒙古的统治,但还是会有所影响,毕竟自己在蒙古还是有不少实力强大的政敌的。

    但到底要怎么办呢?

    忽必烈决定听听自己手下人的意见,再做决定。

    遂开口道:“看来本汗还是低估了坐在燕京城中,刚登上皇位的跛脚小皇帝,没想到他那么快就反应过来了,你们今天也看到了,乾人的先遣援军今年也到了,本汗估计三天之后乾人大军就到了,你们说说本汗该怎么做?”

    话音刚落,坐在忽必烈左下首的一文官模样的人就站起来说:“大汗,我觉得我们应该退兵,一是我们的损失太大了,二是乾人已经反应过来了,我们的突袭已然变成了强攻,就算攻下了山海关,获得的些许收获也难于弥补损失,我们要学会止损,我认为我们应该撤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