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钱

    75.钱 (第2/3页)

很不爽的,凭本事搂的钱就是朕的,凭什么你们这些大臣张张嘴就想拿去。

    况且郑文也想让大乾朝庭的财政呈良性发展,故此郑文想趁着刘健不在的这段时间,改良一下大乾的户部,对大乾的税收体系作一下彻底的改革!

    此时的大乾的税收体系分为三种,一种是人头税,一种是农税,一种是商税。

    人头税嘛,顾名思义,就是接人头交税,一人每年三百钱,大乾在籍的人口就有近亿,不在籍的肯定也有,想想就知道,大乾的人头税收得的税收之多,故此是大乾三大税之一。

    而郑文呢,就想改革这种人头税,郑文认为这种税收不合理,倒不是他有什么悲天悯人的想法,只是大乾这么大,人这么多,而朝庭的地方机构也不是那么的高效率,这就造成了,许多人死了,他仍在交税,许多活人为逃税就卖身为奴。

    郑文认为这种税收不利于人口的增长。郑文想的呢,就是后世的摊丁入亩政策,把人头税摊入田税,这样一来,土地多的就多交税,土地少的就少交税,这也能有效抑制一下土地兼并!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问题,想要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能取得什么效果,那是不可能的,这其中的难度是太大了。想想清朝的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推行的“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纳税”的政策,在民间留下了不知多大的骂名,况且他一死,这政策立即就被废除了,由此可见,其中的阻力之大!

    但当前的大乾,却只需要实行“摊丁入亩”即可,因为大乾的士绅是要交税。至于什么当差之类则就没有了。况且郑文准备逐渐实施有偿当差的计划,至于士绅是否要当差的问题显然是无关紧要的。

    至于农税,就是对田税及桑帛税的统称,在大乾,对田税征的是粮食,对桑帛征的是银钱。故此大乾才会设有那么多粮仓,郑文曾经看过户部的有关资料,大乾在全国各地设有大大小小的粮仓一千三百四十三处,而且户部与工部都有下属的田地,分散在全国各地,单单其良田就有上千万亩。

    而皇室的良田则更多了,至今郑文也不清楚皇室到底有多少良田,因为皇室的田亩每年会或多或少的增加,就像今年,郑文一次性就赏出了上百万亩的良田,又一次性收获了上百万亩的良田。

    而皇室的这种制度,是太祖皇帝参考历朝历代制定的,被大乾各阶层称为“皇亩制度”,属于皇帝的私产。原先太祖皇帝想的是,皇室控制一定量的田亩,把这些田亩收获的钱财作为储存金储藏起来,每当自然灾害一发,受灾的百姓就会卖田卖地甚至卖儿卖女的活下去,当地的士绅就会低价兼并这些土地,这往往造成土地兼并严重,地方势力作大,太祖皇帝想的是,这时候就由皇室出面,出高价买下这些土地。

    这样一来,这些百姓拿到更多的钱,能很好的活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