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钱

    75.钱 (第3/3页)

去,也能很好的抑制土地兼并。

    而等到风调雨顺的时节,又把这些土地分期付款的方式卖给无地的百姓,有恒产者有恒心,这样一来,百姓就安居下来了,更有利于大乾的统治。

    郑文看到这种制度的时候,也是拍案叫绝!

    但是皇帝这种生物,是世界上最奇怪的生物,大乾的历代皇帝都只遵行了一半,只进不出,不断的利用这笔钱在受灾时买田地,却是从未买出过,因此大乾皇室成为大乾最大的地主,有数百万人成为了大乾皇室的佃农。

    而郑文呢,也认为正是历代皇帝实行的这种制度,才能让大乾立国三百年来,从来就没有过什么农民起义,也才有了大乾这么长的国运,到了郑文这代,郑文还感觉现在的大乾正是处于一个封建王朝的中后期。

    也正是因为这个制度,大乾才能常年保持一百八十万的军队,因为大乾的军队是由皇室及朝庭供养,两者都是五五开。

    郑文心中也认为,他能一无所有的登上皇位,能快速的掌控军权,掌控朝局,也跟这个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这个封建时代,讲究“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大乾军队是不可能反对一位先帝之子登上皇位的,当然这也少不了郑文的一番运作。

    这个制度,郑文是不打算改变的,因为对他有利,他巴不得大乾所有的土地都是属于他的。要是这样,郑文说不定会搞一下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呢!

    至于商税嘛,顾名思义,在大乾就是对商业行为进行征税,具体的就是大乾各地的各种店铺进行征税,各种交易进行征税,各种关卡进行征税,沿京杭大运河也设卡征税。

    立国三百余年来,大乾朝庭征的商税是日益增多,但朝臣们好像故意忽略了这种情况,收税机构还是开国之初那些,人虽然换了好几十批,但人数并没有增加多少!

    郑文看到这些情况,那是急在心底,那可是白花花的现银呢!有多少商税流失啊,让郑文心痛不已!

    所以,郑文决定等刘健出了京城,就约杨博好好谈谈,让他认识到朝庭税收的流失,也好好的改革一下户部。

    而郑文把户部左侍郎王成派出京城的原因也正是基于此,王成是太原王氏出身,太后王氏的堂弟,而太原王氏十几年来成了北地最大的世家,而郑文心中却是不怎么相信王成有多么干净!

    但是碍着王氏的关系,没有确实的证据郑文不好拿他怎么样,但眼不见心不烦,打发得远远的正好,而且郑文心里也不打算怎么重用他,因为有许多事都间接的指出这人有问题,这种有实力有背景又有问题的官员,郑文只好高高竖起,把他们当作一牌子正好。

    至于他去了江南,会不会干些无脑的事,那就不是郑文能管的了,这是宰相刘健的问题,干了十几年宰相的刘健,郑文认为他能处理好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