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小麒麟南归前夕(上)

    第八十八章 小麒麟南归前夕(上) (第1/3页)

大宋宣和元年,金天辅三年,津门迎来了开港后的第四个交易高峰。

    春天关于七将军某方面能力不行的流言虽然在津门引起很大的轰动,但这件谈资显然为当局以及民间杨应麒的拥趸所忌,因此闹了一阵子之后便走入低潮。随着季风的到来,整个津门的注意力也跟着转向——能量庞大的商潮把每个人都卷进去了,谁还有空去理会那些和自己关系不大的闲言闲语呢?对升斗小民们来说,还是卖力赚钱来得实在。

    在北面,大金的江山眼见是越来越稳了,东京以北的非女真部族之前深受猛安谋克制的骚扰,但随着阿骨打一系列休养生息政令的颁布,这种骚扰明显有所减轻,加上辽南商业的刺激,令东京道治下的民间经济获得了喘息与发展的机会。汉部商人们打着驸马爷的旗号深入到大金各地,既给北国的普通百姓带来了茶和盐,也给大金的豪强带来了大宋与津门生产的奢侈品。与之相应,鞍山的煤铁、长白山的山货、北地民族的马匹则被运往辽口和津门。这种经济流动对大金各族都是有好处的,因此会宁的统治者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只是宋钱、仿宋钱的使用与汉话的通行越来越普遍,类似汉部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不过这种潜移默化的良性影响在短期内也还未曾引起女真豪强的反感。

    在南面,泉州、明州到津门的航路日渐成熟。大宋朝廷对金国的“推恩政策”让江东、福建的生意人更加安心,许多原本偷偷摸摸的走私船也拿到了船引。南来北往的船队越来越大,这些船队除了买卖茶马、陶瓷等货物外,也捎带着难以穷数的移民。但随着花石纲等暴政的影响越来越深,东南民力日渐穷困,林翎等人也不知这种因为津门兴起而带来的表面繁荣能维持多久,一些商家看到汉部官方对民产的保护较大宋胜出十倍,竟然开始转移部分家产,在津门和流求营建起第二个窝。

    在西面,王师中劾倒宗泽、重新掌控登州以后整个清阳港的繁荣又比原先更为变本加厉。这个小港口吞吐货物的覆盖范围不但囊括了京东东路的大部分地区,更影响到了京西西路、河北东路和淮南东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