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六章 学生潮(上)

    第二零六章 学生潮(上) (第1/3页)

种师道到达京师后的经营曾使宋军金军对峙的优势稍稍向宋军方面倾斜,但姚平仲劫营失败一事却彻底扭转了整个局面。大宋不但失去了取胜之机,而且在和议期间贸然发动夜袭而败,在谈判桌上就连道义优势也失去了。其实宋军也还没有一败涂地,如果赵桓是个有担当的汉子大事未必不可为。

    可是赵桓不愧是赵桓,汉奸天子做得极为彻底!如果他真还有一点男人气概,国事何至于如此?而李邦彦等宰相也不愧是赵佶一手提拔起来的精英,一闻兵败马上吓得屁滚尿流。

    大殿深处,瑟瑟簌簌的李邦彦颤声对赵桓道:“陛下,现在城外的兵马都完了,这……这可如何是好?”

    “朕怎么知道?”赵桓哀丧着脸叫道:“卿家有什么妙计么?”

    李邦彦道:“这些都是李纲和种师道不识时务,若不是他胡乱说什么要战,事情何至于闹到这个地步!现在最担心的,还是大金二太子怪罪……”

    赵桓听到二太子两字一阵哆嗦,说道:“是啊!要是二太子怪罪,那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李邦彦道:“事到如今只好罢李纲以息二太子之怒了。”

    赵桓道:“罢免他?不太好吧?恐怕要惹非议。”

    李邦彦道:“不罢免他,二太子来问责时谁去认这个罪?”

    赵桓恍然大悟道:“不错!不错!都是李纲这个该死的老顽固!只是言官非议时可该怎么办?”

    李邦彦道:“几个言官,有什么力量!任他们说去!得罪了二太子那边那可就是兵戎相见的大事了。”

    赵桓醒悟过来,心想摆平国内的读书人总容易过摆平胡马外患,连道:“不错!不错!”遂罢免李纲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之职,以蔡懋代任,又废行营使司,只以守御使总兵事,第二日又罢种师道——这等安排实际上就是要牺牲李纲、种师道来讨好宗望。

    宗望果然派使者来责宋廷失信,因见李纲、种师道已罢,金使心中大喜,不退反进,又要求赵桓把曹广弼也一并交出!大宋承战败之余,不敢回绝,好声好气把金使送了回去。

    朝廷示弱屈服的消息一传出,满城哗然,学生们互相串连通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