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四章 割地之议(下)

    第三一四章 割地之议(下) (第2/3页)

只要大哥一回来,天下大势便能反转!”

    韩昉也点头道:“不错,允夏人割地,只是权宜。借这件事拖得一拖,等陛下凯旋,自有另外一番话说。”

    陈正汇叹了一口气道:“若无其它善法……怕唯有如此了。”

    陈显什么也不说,但点头而已。

    韩昉瞥了李永奇一眼道:“李参军,你以为如何?”

    李永奇心中不乐,但欧阳适既已如此说,自己又无奇策,便不敢强犟,低头道:“若太子、元帅与诸位相公已然决定,我等无识武夫,不敢反对。”说是不敢反对,那终究是不愿赞成。

    韩昉目视折允武道:“太子……”

    折允武道:“此事是否再问问七叔?”

    欧阳适道:“老七的意思也是拖,若他到此,也必是这般主张。”

    折允武心想从杨应麒这段时间的“软弱”行径看来,多半也会如此妥协,当下咬了咬牙道:“好吧!暂时就这般定了!”

    李永奇虽已听欧阳适等说这等割地乃是暂时,等折彦冲回来还是要夺回来的,但要陕西兵将向夏人弃土示弱,那是比杀了他们还难受!见折允武已经决定,忍不住当庭流泪——这一眶泪水却全是热泪!

    欧阳适道:“现在既已定计,接下来最关键的,便是出任此事的人选。此事不是光彩之事,办此事的人地位不能太高,所以不能由宰辅来办。但地位又不能太低,否则夏人会以为我们是在敷衍他们。武将容易冲动,而此事又需要婉转,因此也不能用武将来办。办此事需要忍辱,又要善于周旋,若办好了,便能让西北边疆在几年的拉锯中安稳度过,有利于东部的局势,若办砸了,到时候白白丢了疆土不说,还会惹得夏人垂涎而得寸进尺。所以该派哪个人去,这里头大有文章。”

    韩昉面向折允武,奏道:“臣举一人,乃燕云名臣刘彦宗之子,河北西路转运副使刘萼之兄刘筈,见居礼部,为人端肃知礼,行止有节,且能因时顺势,又能顾念大局,此事由他去办,必能成其全功。”

    欧阳适点了点头道:“刘筈这人我见过,很不错。”

    折允武道:“我也见过,确实是个国士。”

    欧阳适道:“太子若是同意,不如便用他吧。文书交涉、细节斟酌,则让韩昉在京畿遥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