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部署

    第二百一十一章 部署 (第3/3页)

日本军队的准备。蒋委员长还亲自打电话给第三十六师的师长宋希濂,命令他也开赴上海助战,接受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将军的指挥。

    熟悉中国抗战史的朋友都知道,以上的这些部队都是一准的德械师,而且德械化的程度是最高的,已经几乎能达到全德械的水平,战斗力比那些杂牌军还有半德械化的部队要高很多。

    蒋委员长此次可以说是把他压箱底的精华都拿出来了,由此可见其扫荡上海之敌,解除南京侧背威胁的决心。

    不过,令蒋委员长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在这里踌躇满志想要将日本人赶下黄浦江,却有人给他泼了盆冷水。

    这些泼冷水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一直被蒋委员长依仗的那些德国顾问们。大家都知道,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是中国和德国关系的蜜月期,中国在德国的帮助下训练了几支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按照蒋委员长的计划,他打算编练六十个德械师,这样不仅让他更加有底气去抵抗日本的侵略,还可以以此为底牌,伺机收复东三省。但是,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他的计划没有完成,到现在国军部队中能勉强达到德械化标准的也就上文提到的几支部队。其他的几支都是半成品。

    后世的历史爱好者们对中德的这段蜜月期也十分津津乐道,有一种说话是希特勒年轻的不得志的时候曾经受过一对中国夫妇的关照,这使得他对中国始终抱有好感,愿意尽力去帮助中国。

    这种说法未免太过于童话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一直都是以利益为基础的,而不是以领袖的个人感情为基础。

    实际上,早在希特勒上台之前,中国和德国的合作就已经开始了。促使两国合作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一战之后签订的《凡尔赛合约》。《凡尔赛合约》对德国做了大量的限制,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德国的常备军不能超过十万人。

    w。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