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千疮百孔的昭

    第十一章 千疮百孔的昭 (第1/3页)

    万康十四年二月二日,楠州叛乱。同日,琮州防线被攻破。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楠州往琮州防线派的,本来就是一包定时的炸弹。当然,二月二日这个时间点是早就定好的,若是等楠州给琮州发命令,那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到呢。

    这场“哗变”远远超出了高锦夏老将军的料想,以至于琮州防线在很长时间没能得到整合。而臧庞当然没有蠢到放任这个机会溜走,事实上,这场叛乱本身就在镇南公的计划之内。攻破了琮州防线之后,除了留下少部分军队负责保卫后路和清剿残兵外,燕军主力大举南进,意在遏制昭手中的最后一支大的军事力量——云南王。

    高锦夏如今的处境那可真叫一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楠州兵反叛之后,燕军迅速插入防线之间,将高将军的军队割裂了开来。如今消息不通,命令不达,高将军看着自己身边的数千人,心道,“吾命休矣。”

    这并非是一种悲观,而是一个赤裸裸的现实。固然,在正常情况下,有数千兵马虽不能打胜仗,但逃却总归能逃的出去。可高锦夏眼前的这几千人,真的还称得上是几千士兵么?士气低迷,体力透支,本来训练就不够,作战意识又不坚定,打胜仗或者僵持的时候还好说,到现在这情况,高锦夏毫不怀疑他们会在碰见燕军的下一秒就放下武器投降。

    好在琮州有几处山林,高锦夏先把这些人开到了深山里隐蔽了起来,准备缓一口气再做他想。走在路上,好多士兵便偷偷摸摸地溜走了。老将军对此看在眼里,却也是无可奈何。毕竟自己也明白,即使进入深山以后拖的几日,到最后也还是要死的,等到时候,不用燕军,就饿也能饿死这几千人。如今高老将军的做法也不过就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末了求一个心安。

    他想起高文远小时候,自己教他兵法时的事了。

    “孙儿你听着,兵者,可依地利,可凭人和,不可求天时。带兵的人千万不能生出‘看天意’的想法,切记切记。”这是他亲口告诉高文远的一句话,可如今的他,不也只是在等待着一个天时么?

    逃兵越走越多,到后来开始光明正大的了。高锦夏不是没有想过从一开始就用暴力手段来遏制,但遏制了又能做什么呢。高锦夏也算看开了,他一开始踏入山林的时候想的是这个地方可以监视山外,那个地方能保证水源,而现在他想到的是,这里山清水秀,是个埋骨的好所在。

    身后已经只有数百人。

    ……

    铫南县城

    李宗行上一次来这里还是迎接高文远的时候,那时他一身白袍,看起来十分洒脱。其实云南王更喜欢黑色的衣服,上次只是因为要去茶楼,穿着一身镶龙黑袍总感觉怪怪的,这才换上了白色的衣服。

    而这次云南王又到铫南县却不是迎接其他人,而是与高文远分别。北方战局那么吃紧,又确认了苗国不过是虚张声势,云南王势力自然要北上。讨论之下,李宗行决定自己带着兵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