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左照旦(下)

    第二十六章 左照旦(下) (第2/3页)

旧乐此不疲。这也算是一种自我麻痹式的心灵寄托吧。

    在浑浑噩噩乃至可谓苟且地过了两年之后,万康十三年来到了。

    这一年可能会被很多人记住,包括当世与后世。而左照旦便是当世中记得相当清楚的一位。

    他当然不是个好战分子,自古那些渴望在边疆建功立业的人也都不是。与其说这种渴望功名是种行为方式或是思维方式,不如说它是一种深藏于内心的觉悟。而觉悟,只有需要它的时候才会出现。

    左照旦在得知琮州陷落后,第一时间主动向县令要求参与琮州的防守,希望他能向上级州府转达。然而身为一介县守,人微言轻,县令也懒得理他。更何况这种大事上面还没下来命令,自己又哪好直接提。

    不过过了没几天,梁京方面的调兵令还是下来了。可惜的是,这中央的命令最后是只下到州级,因此对于执行方式与内容,县一级的官员根本无权过问。至于翃州这次调出去的兵,是由州府兵统领统一带领的,事先征兵只保留基层编制,再上一层的则是由州府方面重新编制。名义上说这是为了避免各县兵太过独立影响州府统领的指挥权。

    左照旦承认这说的有道理,很有道理,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没有什么问题。可为啥自己就这么不忿呢。

    此次调兵之后,落桃县城留下的老弱兵马大概也就两百来号,而且编制杂乱。这下左照旦可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百夫长。说起来工作内容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左照旦心里就是窝着点火,如此一个求取战功的好机会就摆在他的眼前,他却被这些个乱七八糟的事情别住了脚。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尽管如此,当听说琮州防线稳定下来以后,左照旦还是格外地高兴。坊间传闻说,昭军已经占据了上风,不用太久就可以把燕鞑子赶回江北。说的最汹涌最扯皮的,还说高老将军能打赢之后北渡天戈江,把燕都宋安给端了,以收拾数百年以来昭的失地。

    对此,左照旦也只能笑笑。不过尽管他知道这不太可能,但他还是在想象收复江北时的浩大景象,并且相当希望这功绩中能记上他的一笔,最好是光芒四射的那种。

    不过想想也就算了。左照旦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

    然而他的机会还是来了,万康十四年元宵节,燕军二次南渡天戈江,而他们南渡的终点,便是落桃县。

    当然左照旦也没有料到这样戏剧性的展开,但就算料到了,他也不会比这次的应对更好。物资和兵员都严重不足的左照旦再怎么说也不敢主动地去找燕军的茬,左照旦料想中最好的情况也是能拖延住就好。

    不过可惜的是,从一开始到最后,落桃县都不是燕军的目标。一路向南的孤军深入,几乎没有理睬任何障碍物。饶是如此,还是有些没有防范意识大开城门的县城被掠夺了一番。他们驻足的时间并不长,造成的破坏却很严重。抢粮抢物,最后一把火烧个干净什么的,这种情况在燕军南进的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