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7 西红柿

    1687 西红柿 (第3/3页)

制度,农场主们旱涝保收,只要自己不作死,生计肯定不成问题,这是南部非洲保持稳定的基础。

    最郁闷的还是陆军,装甲第一师部署到伊丽莎白港,罗德西亚北部师部署到东印度,南部非洲本土连一支像样的部队都没有,原本准备重建的骑兵第一师也没了音讯。

    实在是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艾达就算再努力挤挤,也挤不出重建骑兵第一师的钱。

    跟法国的那几十万陆军不一样,骑兵第一师是以直升飞机为主,成本实在是太昂贵。

    而且现在的直升飞机吧,严格说起来还达不到罗克的要求,所以大规模生产并不划算,还是要等技术再成熟一些。

    出于同样的原因,“豹”式中型坦克的生产速度,也一直维持在一个月十几辆的速度。

    不是不能加快,而是没有意义,日本刚退出国联,德国刚开始缓口气,野心要膨胀起来最起码还要等个三五年,到时候肯定还会有更先进的技术,现在不急。

    反正工厂也饿不死,维持现状就行。

    西非罗安达,南部非洲联盟部队副司令安琪正在视察驻扎在罗安达的105师。

    105师是南部非洲联盟成立后重建的部队,这支部队拥有悠久的历史,世界大战期间战功彪炳,世界大战之后就地解散,很多士兵选择留在法国加入法国国籍,并没有返回非洲。

    南部非洲联盟成立后,以“1”开头的三位数部队得以重建,结构跟之前一样,南部非洲人担任军官,士兵基本上是由非裔组成。

    和之前不同的是,这一次非裔士兵的地位有所提高,部分连队的军士长也开始由非裔担任。

    “我们部队里的非裔军士长,大部分都有过参加上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很多人世界大战结束后一直在保护伞公司工作,服役时间都在十年以上,经验还是很丰富的。”105师师长米德尔顿今年刚满四十岁,同样参加过世界大战,年富力强,经验丰富。

    “这些老兵还是很有价值的,如果愿意继续在部队服役的话,可以分批召回。”安琪对非洲裔士兵没成见,相反还很喜欢。

    都说德国人是全世界最适合的军人,其实非洲裔也不差。

    只要给予非洲裔充足的营养,非洲人的身体条件没问题。

    同时因为欧洲对非洲数百年的殖民,非洲人对白人的服从已经渗入到骨子里,德国人作战如果可以用勇猛来形容,那非洲裔组成的部队就可以用悍不畏死来形容。

    当然这也分地域。

    同样都是殖民地仆从军,南部非洲的仆从军悍不畏死,法国的仆从军就各种拖后腿。

    这也可以理解,南部非洲仆从军不说待遇有多好,最起码吃的还不错,装备并不算落后,薪水也能按时发放,部队士气自然就比较高。

    法国那种殖民地部队就是炮灰,薪水经常克扣不说,武器装备还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的,而且吃的有一顿没一顿,士兵想吃西红柿都不给,都能多强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