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 要和平不要航空母舰

    1864 要和平不要航空母舰 (第2/3页)

铁企业掌握着上游资源,美国钢铁企业不得不尽力争取。

    “那么希望我们合作愉快。”杨·史沫资对这个结果很满意,菲律宾殖民政府回头就会找个理由将租借给日本的港口收回,这同样是杨·史沫资和赫尔谈判成果的一部分。

    对于海军会议的结果,罗克还是基本满意的。

    日本在最后一刻退出,《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已经事实上失去约束力。

    新的《伦敦海军条约》规定,1943年之前,签字各国都不再建造新的主力舰,这个约束力其实也不大。

    日本和德国都没有在《伦敦海军条约》上签字,所以日本和德国都不会受到限制。

    新的《伦敦海军条约》规定,当各国在认为自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那么就可以突破《伦敦海军条约》的限制。

    德国在和日本的技术交换失败后,开始寻求从南部非洲获得“城市”级航空母舰的相关技术资料。

    这对于德国来说并不困难,前文提到过,德国进军莱茵兰之后,很多南部非洲籍徳裔离开南部非洲返回德国,其中就有一些鲸湾造船厂和爱德华造船厂的工程师。

    对于这些工程师们来说,“城市”级航空母舰的技术并不是秘密,核心技术虽然带不走,但是带走的部分,足够德国建造新的“袖珍式”航空母舰了。

    德国现在是有海军的。

    《凡尔赛合约》规定,德国海军只能拥有6艘10160吨、装备280毫米主炮的非无畏战列舰。

    以及6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12艘鱼雷艇。

    不得制造及拥有潜艇。

    德国海军也很鸡贼,和德国陆军一样,德国海军充分利用《凡尔赛合约》的漏洞,利用这支小舰队培养了大量海军人才,这些海军通常在服役两到三年之后就退役,然后成为德国海军的后备人才,一旦德国海军扩军,那些预备役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现役。

    现在德国已经突破《凡尔赛合约》的限制,公开制造潜艇,这肯定会让英国法国感受到海上威胁。

    所以现在南部非洲什么都不用做,等着英国和法国主动突破《伦敦海军条约》的限制就行了。

    二月份的南部非洲正值盛夏,第一艘下水的“岛屿”级航空母舰“马达加斯加”号,正离开鲸湾港前往哈利法克斯,积累一些寒带地区的使用经验。

    “马达加斯加”号已经确定将配属大西洋舰队,鲸湾港和哈利法克斯一样,都是大西洋舰队的母港。

    南部非洲什么都好,唯独一点是温度均衡,无法模拟航空母舰在寒带地区使用时的场景,哈利法克斯恰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唯一的隐患是哈利法克斯距离美国太近。

    “近也没关系,我们就算把‘马达加斯加’开到纽约,让美国人随便看,美国人也不可能得到‘马达加斯加’的相关技术。”鲸湾造船厂高级工程师,“岛屿”级航空母舰设计团队成员罗宾逊·巴尼对“岛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