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 《意法条约》

    1891 《意法条约》 (第2/3页)

    德国进军莱茵兰,法国对英国的绥靖政策非常失望。

    这其实也不能怪英国,毕竟法国人虽然口头上表达了强烈反对,但是并没有实际行动,本质上也是绥靖政策。

    法国是希望英国能主动出手,制止德国人的扩张。

    那英国人的态度就更明确了,德国扩张首先威胁的是法国。

    你法国人都只嚷嚷不动手。

    凭什么让英国人为法国人流血?

    反正就是一地鸡毛。

    对英国人失望之后,法国迫切希望拉拢更多盟友对抗德国。

    前段时间南斯拉夫王国国王在巴黎遇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为了遏制德国人,法国人也是费尽心机。

    拉拢南斯拉夫王国不成,法国人就把主意打到意大利人身上。

    虽然意大利在世界大战中表现并不出色,毕竟也是五强之一,再加上胖光头看上去颇为强势,意大利近年表现还不错,连big7级别的战列舰都有能力开始建造了,意大利遂成为法国人的救命稻草。

    当然了,想获得意大利人的支持,是要付出代价的。

    阿比西尼亚就是代价。

    “如果法国反对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那么英国也会反对——现在嘛——”菲利普无语摇头,对于英国同样失望。

    北非原本是一个死局。

    别看阿比西尼亚声称有35万军队,实际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军队也就一万多人。

    这里的“现代”指的是装备了近代武器,接受过一定程度训练的部队。

    剩下的那三十多万都是凑数的,基本上毫无战斗力。

    之所以阿比西尼亚如此羸弱还能存在到现在,原因就在于英、法、意三国的相互制衡。

    现在法国和意大利签署《意法条约》,法国付出的代价是默许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

    英国如果这时候旗帜鲜明的反对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那么英国和意大利的关系就会急转直下。

    这样的话,英国在地中海,就要面对法国和意大利的联合夹击。

    “法国人不应该把国家安全寄托在《意法条约》上,意大利人不可靠,反复无常,《意法条约》反而会成为法国人的枷锁。”基钦钠对英国还是有感情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态度就是相互嫌弃。

    但是又不得不合作。

    “意大利在北非的扩张,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在北非的利益。”罗克心情沉重,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意味着二战已经迫在眉睫。

    其实如果英国、法国现在幡然悔悟,依然有制止二战的可能。

    小胡子和胖光头,以及日本人的野心都是在绥靖主义的背景下一步步提升的。

    日本成立傀儡国。

    英国、法国忍了。

    德国进军莱茵兰。

    英国和法国又忍了。

    现在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如果英国和法国继续隐忍,那么英国和法国的威慑力就将不复存在。

    “你在担心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