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5 信心动摇

    2575 信心动摇 (第2/3页)

   在这个前提下,纵然菲丽丝基金会的目的也不单纯,法国政府也捏着鼻子认了。

    不认不行。

    当法国政府注意到菲丽丝基金的行为是,菲丽丝基金已经在法国退伍老兵这个群体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时候如果法国政府限制菲丽丝基金在法国的活动。

    那根本不需要菲丽丝基金会发力,法国退伍老兵闹事的能力,跟美国退伍老兵一点也不差。

    上一次世界大战后,菲丽丝基金关注的退伍老兵。

    现在换成了工人。

    这也是与时俱进。

    戴高乐在北非招募自由法军的时候,承诺战争结束后,给与自由法军成员正常法国人的权利。

    这个承诺超出了菲丽丝基金会的能力范围,既然诉求发生了改变,那么菲丽丝基金会服务的群体也就发生了变化。

    工人在法国沦陷期间,起到的作用还是挺大的,经常组织罢工,努力争取权利。

    有意思的是,德国人接管法国后,法国工人罢工的次数明显减少。

    这不是因为德国人的管理方式更严苛,而是因为德国人更能满足法国工人的诉求。

    神奇吧,德国人居然比法国政府,对待法国工人的态度更好,这也不知道是打了谁的脸。

    这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德国接管法国之后,很多法国的私人企业被直接征用,瞬间私企变公立,少了工厂主这一层的盘剥,德国人得到了更多利润,工人也分配到更多利益,皆大欢喜。

    法国光复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德国人退走,以前的工厂管理层跟现在的法国临时政府还在扯皮,于是工人就倒霉了。

    法国临时政府的态度很明确。

    被德国征用的工厂,既然战争期间为德国人服务,那么现在情况就有点复杂,是要还给之前的工厂主,还是维持德据时期的模式,继续由国家管理?

    这几乎不用考虑,但凡有资格参与这件事的人,全都倾向于继续维持,法国三级议会的立场从来没这么一致过,就连资产规模最大的雷纳德,都没有明确表示反对。

    雷纳德也没资格反对。

    法德战役还没有爆发,雷纳德就开始着手把工厂从法国国内迁到北非,所以在法德战役中,雷纳德的资产不仅没有损失,反而进一步增加,现在法国首富实至名归。

    都首富了,资产价值对于雷纳德来说也就是一个数字而已,现在雷纳德追求的财富以外的东西。

    虽然临时政府决定维持现状,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并不是所有工厂主都采取和德国人合作的态度,也有人因为反对被逮捕,甚至远走他国。

    现在主要争议就集中在这部分。

    工厂的归属没解决,自然也就没办法开工。

    工人家无余财,一天不工作就没收入,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人国际,理应出面解决这件事。

    工人国际想解决来说,但是却没有能力,关键是没钱没资源。

    菲丽丝基金会再次主动出击,积极为失业工人解决工作问题,同时为所有法国贫困群体送温暖,这大大影响到工人国际,在法国底层民众中间的影响力。

    前面说过,法国人很现实的,谁给他们好处他们就帮谁。

    工人国际每天说得很好听,饼画得又大又圆,前途无限光明,可是现实的好处一点都没有,画的饼可不能填饱肚子。

    菲丽丝基金会给的工作是实实在在的,按天干活拿钱,虽然钱不多,但用来养家湖口还是可以的。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菲丽丝基金的服务重点不仅仅是工人,还包括法国的所有弱势群体。

    工人国际顾名思义,是代表工人利益的组织,跟其他弱势群体没关系。

    比如法国农民,他们就在工人国际的服务目标范围内。

    菲丽丝基金会不仅服务工人,而且将法国的农民群体也纳入服务范围。

    别觉得法国是工业国,境内就没有农民了,在所有国家,农业都是稳定的基础,不可忽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