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背地里

    第六百九十一章 背地里 (第2/3页)

酌。”

    周延儒这次有些诧异,没有说话。

    他确实想要借杨嗣昌来平衡周正,主要是兵权。按理说,周知反对,打压杨嗣昌,怎么会还放权?

    不过转瞬间,周延儒就笑着道:“好。杨阁老快回京了,这一次是劳苦功高,不能怠慢。”

    张贺仪应着,零零散散有说了不少事情。

    周延儒极少反驳什么,因为张贺仪也没有说什么原则性的问题,无非是变法需要人出头。

    周延儒现在很乐意出头,因为他渐渐发觉,支持变法的人越来越多,对大明现在不满的人纷纷聚集在周正旗下,有种披荆斩棘,逐渐露出头角的态势。

    周延儒要想坐稳首辅,需要这部分人的声音。

    张贺仪从周延儒班房出来,暗自摇头。

    这位首辅的格局实在太小,只看到了那么一小块,争权夺利是内行,其他的事情,都不在他眼里。

    周延儒的效率还是很高的,内阁很快对张贺仪说的事情进行总结,明文下发天下。

    周延儒到底是十几年的首辅,在文官势力根基强大,有他开口,立时就堵住了很多人的嘴。

    而吏部,都察院也联合发文,严厉斥责‘人浮于事’现象,表示将派巡查御史督查地方,一经发现问题,严惩不贷。

    安和元年过了大半,内阁,六部纷纷开始检视这一年,对京内,对地方不断出手。

    京察也愈发的接近尾声,朝野上下一片紧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周正坐镇内阁,经常出入兵部。

    杨嗣昌那边已经差不多,北方也有了结果,需要认真的总结,并且纠正其中的问题。

    ‘兵者’无小事,周正层层考虑,既要强兵又要制衡,里里外外几乎都是他的人,也要考虑这些部下的前程、利益。

    九月底,在杨嗣昌入京的前一天,李恒秉终于到了周正的班房。

    他面无表情的与周正对坐,递了一份名单,道:“这是我近一年查到的东西,京察之后,或许还有用。”

    周正知道他今天来的目的,随手接过来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