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三个难题

    第八十二章 三个难题 (第2/3页)

确实出现了大问题。

    第一个难题就是朱由崧的合法性,原本这个皇帝并不是朱由崧当的,是人家崇祯朱由检的,按照正常程序朱由检死了也是他的儿子来当。只是现在朱由检被李自成逼的在煤山上了吊,才轮到朱由崧来当这个大明皇帝。

    朱由崧登上皇帝宝座的第一件事就是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这个需要怎么证明?当然要高举旗号为先帝报仇,所以朱由崧和李自成等流寇是绝对没有和解的可能。不止没有和解的可能,朱由崧还要在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昭告天下要为先帝报仇,这样才能证明他是正统,同时在国家人心惶惶的时候为大家定一个目标,也能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第二点就是财政难题,从崇祯元年开始,国家已经打了十七年的仗,北方被打成一片废墟。南方各省虽然还好,但是打仗的钱财粮食可都是从南方各省运去的。虽然现在北方各省落入流寇手中不用管了,可是长江沿线还有七八十万军队等着吃饭领军饷,这些钱还是要从南方各省老百姓身上收刮。

    国家需要钱,可是明朝士大夫是不用交税的,南直隶这里文风鼎盛,大量土地被世家大族占据,如何搞到更多的银子就成了摆在马士英等内阁阁臣面前的第二道难题。按规矩收税得罪原本就不多的自耕农,按照土地收税又得罪南直隶的文人,不收税北方的江北四镇还不干。所以马士英需要时间慢慢的化解朝中的种种矛盾,为了争取时间必定要在李自成和满清二只势力中挑选一个结盟,李自成上面说了根本不可能结盟,那剩下的只有满清了。

    同时满清还有一个大弱点,那就是人口问题,现在的满清全族满打满算不到一百万人,北宋时期的金朝可比现在的满清强大的多,不也只是占了北方止步长江吗?所以朝中诸位大臣算计的很详细,满清只有二十万军队,让他们和李自成百万流寇拼杀,最后等到南明恢复实力在利用人口和财力的优势一举荡平他们。

    第三点就是在当时来看,吴三桂与满清击败李自成,对弘光君臣来说是一件好事。李自成自从在崇祯十六年击败孙传庭之后,实力与威望大增,一直到崇祯十七年三月攻破北京,他都是明朝最为重大的威胁。

    以江南这帮士大夫来看,再加上历史上新王朝诞生后,必定派出精兵强将一统江山。所以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李自成在平定北方之后,自然不会放过南明。

    尤其是李自成在荆襄一带部署了七万大军,不仅让左良玉头痛不已,更让南京的明朝官员们深深的感受到来自长江上游的威胁。现在流贼大败,李自成自顾不暇,着实让弘光君臣松了一口气。 很多明朝官员都认为,李自成与满清会在北方陷入长期对峙胶着的状态,最终两败俱伤。

    所以弘光君臣非常乐于坐山观虎斗,希望能在日后收取渔人之利。从历史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