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京保卫战(六)

    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京保卫战(六) (第1/3页)

    满洲八旗是这个时代东亚最高效的武装集团,同时因为满洲贵族刚入主中原,还没有被汉人腐化的生活习惯腐蚀,所以战斗力还处于巅峰。

    多铎的军令一下,第二天早上已经渡江的十多万人,离开镇江府前往南京。

    在清军离开镇江的同时,在南京城里的马铖就已经知道了消息。马铖这半年除了训练军队,在南直隶周围设立了大量的暗桩、密探,这些人如同苍蝇一样时刻注意着满清军队的动向,并且将消息通过独立的通道传到马铖手中。

    五月十五日,马铖接到消息,多铎终于离开镇江要来南京了,马铖知道等在自己面前的是一场恶战,来的多铎可不是张天禄那种笨蛋,可不会轻易上了自己的圈套。所以马铖接到消息后马上全城动员,做好准备迎接清军的到来。

    五月十八日,多铎带领十多万清军终于赶到南京外围。当然这并不是多铎消极怠工,这时候的满清军队和后世电视剧中的完全不同。后世电视剧经过艺术加工,满清军队完全是弓马娴熟、冷兵器无敌的样子。其实真正的满清八旗是半火器、半冷兵器的合成军队,军中火器的数量甚至比明军还要高。

    从镇江到南京共一百二十多里距离,多铎一边带着军队行军,一边打造攻城器械。满清军队随军带着大量的工匠,在这三天的功夫中打制各种车辆上百辆。

    在距离南京十里外,多铎停下行军步伐,骑着马带着上百位将领来到官道旁的一处小山坡,仔细观看这座南明都城。

    多铎对战争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当他看到南京的奇葩地形后眉头一皱,感觉这个南京要有一番苦战。

    明代南京城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当年朱元璋为了自己的老巢安稳,动用全国一部、三卫、五省、三十七府,一百五十二州县共二十八万民工,约四亿块城砖,历时达二十八年,终完成京师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

    这座南京城选址十分刁钻,朱元璋并没有完全按照宋代城市的遗址来建设南京城,而是根据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这样南京城就成了一个南有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托,北有后湖、玄武湖为屏障,西有长江天险作为防御,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

    而唯一的弱点就在南城,但是朱元璋在这里设立了三个城门,分别是聚宝门、通济门、正阳门。其中聚宝门、通济门还是内中外三层瓮城,正阳门是内外两层瓮城,这种防御手段别说是多铎带来的十万大军,就是将二十三万大军都带来,也不一定攻的下来。

    不过多铎是什么人,登上山头观看南京城防的第一眼就发现了弱点,这个弱点其实也不算是弱点,最起码在朱元璋时代不是弱点,这就是距离聚宝门二里处的雨花台。

    雨花台是南京城外的一处小山包,在三国时期,因山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