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最终评选

    第二十三章 最终评选 (第1/3页)

    王潜在画中翻找了半晌,找到了孟思卿的名字,一见那画,他怔了怔。

    然很快就将其卷起来拿到后廊下。

    右手掂着壶正要倒,忽听有脚步声由远及近,并伴随着与他打招呼的动静,他眼珠一转,将那画就近压在了旁边的花盆下,慌里慌张地起身。

    来人没有看到他的举动,只看他手中的壶,不免笑道:“潜兄这是有多口渴啊?”

    他笑而不答,引了人往里走。

    许久后等再无人之时,过来寻找,却是找不到了。

    他一想,大概被人当做废弃之物收走了,那样更好,不用他动手了。

    于是安心继续评选,很快就换了组,投入新一轮筛选中。

    第一轮筛选在持续了七天后,终于结束。在三千多幅画里,只余下上百幅,进入第二轮筛选。

    思卿在孟家于难捱中度过这几日,未等到落选的通知,不由大松一口气,看来第一轮是挺过去了。

    她自是不知,她的画未必在四顾轩安安稳稳地放着。

    第二轮很快开始,从这上百幅画中选出三个,其实比从上千份里挑选其百十来份儿更难。从全国各地而来的十五位名家们不敢懈怠,斟酌数日,先留下了十张,又从这十张里慢慢地选。

    到最后还留四张,再淘汰掉哪一个却是各持己见迟迟下不了定论。

    及至最后一日了,这天必须要出结果,他们仍旧商讨不定,艺术家有时候固执起来,是多少头牛都拉不回去的,他们不愿改变主意,彼此之间争论不休,最后决定,将这四幅画公开,请本地名家以及四顾轩成员一并讨论。

    当然,最后决定权还是在他们手里,他们要广纳意见作为参考。

    这日贺楚书在被邀请其列,他本先被提议作为这一轮评审团成员,而他想及思卿的画在其中,为避嫌自主拒了相邀,今日不做评审,只是给些参考意见,便也不用那般避嫌了,于是应承下来。

    他一来,就看见了思卿的画,不由雀跃,不过,既然自己的学生入选,他还是觉得不发表任何意见为好。

    王潜进来了,也一眼看见了那《望碑》图。

    他脚下差点没站稳,质疑地看向林少维。

    林少维也正看他,眼神中分明在说:“你问我,我还想问你怎么回事呢?”

    他不住的回想,到底是怎么回事,便是那画没来得及浇了,但也不应该自己长腿又跑了回来啊?

    跑回来也就算了,还挺过了初选,眼下还有可能进入复选。

    “不行,不能让它进入复选。”他暗想。

    于是,首当其冲地发表了见解:“这《望碑》笔法稚嫩,走笔尚且不流畅,一看便是画坛新手,连入门都没摸着,我建议淘汰这幅。”

    他这般说,有几人附和,跟其他三幅相比,思卿的基本功的确能看得到差距。

    贺楚书很想辩解几句,但怕弄巧成拙,只能耐心的静观其变。

    有人附和,也有人反对,便见一人道:“自古传下来的佳作,看得可不是线条,而是其中意味,这画荒寒至极,却又清净空明,让人震撼无比,心中自有阔远,私认为,莫说前三甲,便是这幅夺魁,亦不无道理。”

    贺楚书认得这是擅鉴古迹的徐掌柜,临摹之技出神入化。

    他说完,也有不少人持相同观点。

    双方接着展开了一番又一番的争论,也对另外三幅各自做了评断,优点与不足给出精准的分析。

    这一日,在这个不算大的待客厅里,来自全国的艺术名家,来自本地的权威人士,以及艺博会专业的顾问成员,尽管各执己见,尽管争论不停,但实为艺术之史上盛况。

    他日再汇聚到这样的一群人,未必有机会了。

    在这样的讨论中,林少维和王潜那点私心已不足为道,贺楚书那些偏袒也不足挂齿,每个人,虽各不相同,但秉承着那艺术上的信仰,这一场评选,已然做到了十足的专业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