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承乾不一样

    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承乾不一样 (第1/3页)

    李承乾站出来,是议政殿内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一国储君安守东宫才是本分,外放治理地区的事情,从未听说过。

    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有自己的任务,万一皇帝有所不测,太子要随时上位镇国的,这是大家默认的规矩,可是没想到一向害怕犯错被罚的太子,怎么会在今天突然要出头呢?

    “陛下,不可,臣反对。”礼部尚书王硅站出来说道。

    接着魏征等人也纷纷开口反对,可是群臣里面唯独国舅长孙无忌没有开口,对于太子的做法不置可否。

    皇帝李二沉吟片刻,摇了摇头道:“算了,还是要恪儿去吧,他封号蜀王,现在正在蜀地,距离吐蕃也近便,承乾还是留在长安好好帮忙处理政务好了。

    众爱卿说的对,你身为太子,可不能仅仅着眼一处,要放眼整个大唐才是。”

    李承乾朗声道:“求父皇恩准!

    儿臣少不更事,见识浅薄,蜗居长安从各种奏折里面根本见识不到民间百姓疾苦,杜驸马说过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

    正是因为儿臣身为太子,才需要切身去体会百姓生活,儿臣不想做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说着还看了杜少清一眼,仿佛又回忆起来当时自己在落霞镇的三月学习一样。

    而其他朝臣也都看向了杜少清,对于这句话,不少人小声称赞,能说出这句话,也正符合杜驸马的性格,务实不务虚。

    房玄龄劝解道:“太子三思,古往今来多少君主不都是自幼在宫中学习长大,照样治理一国,太子身为储君,下地方磨炼不安全,世间万物也并非只有亲眼所见才能明其道理的。”

    房玄龄这话是在提点李承乾,但是他或许是没听懂,或许是懂了而不惧,所以坚持道:“可是又有多少圣明之君是如此?父皇十七岁从军打天下,正是历经磨难看遍一切,才能成为如今为人称道的圣人。

    李承乾不敢说胸怀大志,但愿意效仿父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