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尽人事听天命

    第八十六章 尽人事听天命 (第2/3页)

县太爷便能说了算。我们巴县之前的那几任县太爷一个比一个会做官,全是入乡随俗、入境问禁,谁也不想因为这点事得罪地方士绅。”

    杜三好奇地问:“那你是咋捐上的?”

    韩秀峰不禁笑道:“说起来我运气好,遇到个捐纳出身的县太爷。正好朝廷不晓得因为啥事缺银子,只能开捐,我就托六房的叔伯去问县太爷我能不能捐,他说能,只要有银子就行。”

    “就这么捐上了?”

    “没这么简单,当时要捐的不光我一个,还有两个冷籍。本地的士绅,尤其县学、府学的那些个生员跑衙门去跟县太爷理论,不光声称冷籍补得捐考,还说啥子捐纳不是正途,说啥子捐纳误国误民。”

    杜三乐了,忍不住笑道:“县太爷的乌纱帽就是花银子捐来的,他们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驴吗?”

    “是啊,县太爷被他们气得七窍生烟,不但一锤定音允许冷籍捐考,还让皂班衙役把他们给赶了出去。”

    “再后来呢?”

    “再后来我们捐上了,那个县太爷却被革了职。”

    “就因为这事?”杜三惊问道。

    “嗯,”韩秀峰挪了挪屁股,苦笑道:“那些个被县太爷赶出县衙的生员不服气,先是告到府衙,见府台迟迟没给他们个说法又闹到了道署,道台不想得罪全川东道的生员,就找了个由头上呈制台衙门把那个县太爷给革了。”

    杜三咋也没想到一个县太爷就因为这点事掉了乌纱帽,忍不住骂道:“那帮秀才也太无法无天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谁让人家是读书人呢。”

    “百无一用是书生,他们算个锤子!”

    “大哥,这话在我跟前说说没事,千万不要在别人跟前说。现而今当权的全是文官,镇台见着道台都得恭恭敬敬,见着制台都得跪拜,都得自称卑职,你可不能得罪他们。”

    “这是自然。”

    ……

    与此同时,下午抵达蔺市驿的周知县,正在驿站上房里写知会地方官员的公文。一路之上不晓得写了多少次,格式和内容早熟记于心,抬头都不用改,只需要改一下落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