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发现秘密

    第二十五章 发现秘密 (第1/3页)

有了这段折辱豪格的插曲,多尔衮集团中的几名显贵显然对李信增添了几分好感,加之又落了个有勇有谋的名声,自此再没人小看于他。李信竟因祸得福,初步获得了他们的接纳。

    不过,让李信犯愁的事很快就来了,多尔衮交给了他一个十分棘手的任务,那便是命他尽快造出开花雷。清军的办事效率很高效,当天下午就找来了几名老铁工。

    鞑子需要开花雷的用途李信心知肚明,是准备屠杀大明百姓的,但打不造就无法继续取得多尔衮的信任。最终李信相出了一个折衷的主意,在引信的设计上偷工减料。比如高阳城开花雷的引信是铁轮遂石发火装置,腊封防潮不怕雨水。此刻他便使用火绳引火,纸卷封药,不做任何防潮措施。

    如此一来技术含量降低了,开花雷的使用效率也就变的极低。一是火绳引火引信增加了故障率与事故率,或哑弹,或提前爆炸。二是没有腊封防潮,一旦遇到阴雨天气,所有开花雷的引信基本上都处于失效状态,而使得开花雷毫无用处,使得开花雷的使用受到很大局限。

    这些铁工都是随军专门打造铁器的,造几颗铁疙瘩不过多半个时辰的光景,如今清军配了炮队,火绳以及火药更是寻常之物,是以在晚饭之前,李信便将铁工打造好的五颗铁疙瘩全部改造成开花雷。每颗三到五斤不等。

    多尔衮听说开花弹已经造好,连饭都顾不上吃,立刻召集多铎、孔有德等几个心腹来到大营后的训练场,只见五个铁疙瘩被一字排开。孔有德身为清军资深火器专家,煞有其事的上下把玩了一番。

    “这东西便是开花雷?”

    “正是!”

    孔有德大感失望,每颗开花雷按三斤算,需要多大的膂力才能将此雷扔至对于投掷手相对安全的距离啊?不过用于城上防守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了,所以他很快就给这种武器定了性质,属于防守型武器,对进攻意义不大!

    多尔衮听了孔有德的分析后也有点意兴阑珊,如果此物可以由人随意抛掷,对步兵而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进攻利器,但如今从铁疙瘩的大小与重量来看,将其随身携带作为步兵进攻性武器是不可能的了。

    看到几个人面有失望,多铎突然开口插道:“可否用床弩改装成抛射开花弹的工具?”

    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但孔有德却道:“十五贝勒此言差矣,何必还用床弩抛射,与之相比,火炮不是更加便宜和方便?”

    的确是这个道理,制造床弩的鹿筋以及皮革非几个月的鞣制工序不能完成,成本极高,并且成型的弓弦又怕水,怕潮,怕火烧,哪里有铁炮来的方便皮实。

    多尔衮看着无门开花炮突然道:“不如试炸一番,看看此物威力如何。”

    这东西无非就是大号的爆竹,李信命几个铁工将开花雷一字排开,接好引信将火绳拉至安全距离后的土坡,然后用火把引燃。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