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新军定计

    第三十一章 新军定计 (第2/3页)

额头淌了下来。

    “都什么时候了,还下如此大的雨!”

    农历十一月,搁在往年大雪都下了好几场,河水也早该封冻。今年可好,迟迟不下雪不说,还接连下起了雨。思虑间,有军卒前来报信。

    “禀王爷,十五贝勒和巩阿岱大人派人来问,天将大雨,是否还按计划攻城?”

    多尔衮纵声笑道:“你去告诉他们的人,这场大雨是老天助我大清攻下高阳的及时雨,不要在聒噪,继续攻城!”

    那军卒一愣,王爷莫不是受了刺激,心智不正常?大雨倾盆,作战迟缓,分明不宜攻城,怎么能说是一场及时雨?但他还是起身去原话转告多铎与巩阿岱派来的人。

    多尔衮当然不是受了刺激失心疯,高阳军能固守住高阳,全凭火器厉害,他的大军也着实在火器上吃了不少大亏。但今日大雨,火器必然失效,虽然士气与效率都会受到影响,但那些由民壮短时间训练而成的高阳守军多是接受火器训练,而疏于常规的守城训练,如此消长之下,反倒是大清军队占了便宜,只要容他的八旗精甲攻城城头,对付那些民壮组成的高阳军还不是砍瓜切菜一般。

    高阳城下风云突变,大雨倾盆,向南百余里的博野蠡县一带则是艳阳高照。李信带着600骑兵狂飙至此均已精疲力竭,出了高阳李信与众马贼对地形极为生疏,陆九建议,大伙向西去太行山,被李信严词拒绝。

    “你我纵使不为大明朝廷,就能人心看鞑子霍乱我中华?我李信有言在先,不愿与我共击鞑子的,绝不阻拦,分发费用另谋高就。若愿留下来,还望大家戮力同心!”

    陆九讪笑:“十三哥说笑,十三哥到哪里俺陆九就跟到哪里!”

    李信没有原本“李信”的记忆,不清楚陆九因何如此无条件的追随于他。但据陆九自己只言片语,还是能寻得一丝痕迹,这陆九尚在年幼之时,父母亲戚纷纷死于瘟疫,只好整日间游荡乡里,若不是李信央求父母收留了他,恐怕早就成为尘土之下的一具白骨。

    陆九感恩,当年聚众盗抢成了响马之后,亦是鞍前马后,倒是忠义实足。

    “教习,适才途径蠡县县城,城头飘的是鞑子旗帜,依石头之见,咱们应继续向南,前边不远便是铁灯盏巡检司,巡检司一般会存放些物资以备官府缉盗之用,咱们不如去那里寻寻。”

    张石头是本地人,对高阳以及临县方圆百里都了如指掌。

    一句话将李信由沉思中拉回现实,他看着眼前这面带憨直的汉子,不过月余时间,已经由一名闲汉成长为一名颇为合格的军队指挥者,不由一阵唏嘘。

    巡检司在明清时期是县级以下与里甲制并行的职能部门,除设于关津之外,还在私开矿业之所、商贾辐辏之地、民族交错等地方设置,管制人口流动,协理当地治安,更多时候是对卫所制难以幅及地域的补充。初时仅有治军之权,后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