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虚惊一场

    第一百零九章 虚惊一场 (第1/3页)

“前边可是方公?”

    锦衣卫还没下马便连不迭的呼叫方正化,方正化被叫的一愣,如何大军将起行之时锦衣卫来了。

    “方公留步,有上谕!”

    方李二人心里打起了鼓,皇上在如此要紧的关口能有什么旨意呢?带着疑问,两个人跪地接旨。

    “京营提督方正化,着即停止发兵,所有人马就地安扎候命!”

    “如何,如何?”

    方正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皇帝怎么可能下这种的命令,难道山海关不要了吗?

    那宣旨的锦衣卫说完口谕连忙上前一步将方正化扶起,陪着笑道:“方公快起来,地上冰,别浸了凉气!”

    方李二人起身之后,那锦衣卫又继续道:“方公可是想问,皇上为何会停止发兵?”说着他故作神秘的侧身小声道:“孙阁老派人来了,据说是孙阁老家的二公子。”

    “哦?可是前方战事有了反复?”

    李信一惊,方正化脱口问道。

    那锦衣卫神秘一笑。

    “反复的确有,但却是大大的好事!鞑子的确攻了一阵山海关,但幸亏阁老提兵赶到,鞑子不敢恋战这才西去,由义院口破关去了。”

    “如此说山海关完好无损?”

    “正是,千真万确!军报由孙阁老二公子亲自送来,假不了!”说罢,锦衣卫递上宫禁腰牌任方正化检验。

    李信闻听此言,心中一颗大石总算落地,山海关没丢之前的假设都不成立,那他是不是也可以按照原先的计划去大同赴任那三卫总兵了呢?

    忽闻那锦衣卫又道:“将军可是姓李名信?”

    “正是在下!”

    “原来是李将军,失敬!皇上亦有恩旨!”

    李信只好再一次跪倒接旨,暗道倒霉,接个旨还得跪两遍。

    “着即令李信进宫……”

    方正化在一旁暗暗咂舌,皇帝一日三唤,李信圣眷正隆,如此看不久的将来封坛拜将亦不是不能。于是对李信道:

    “既然皇上召见,就赶快进宫吧,不要在数九寒天里挨冻了!”

    李信对方正化感观不错,此人自从第一次见面起便和气有加,并没有想象中的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反而在处理日常事务中有理有据,就像一个很能让人信服的长者般。细细想来,李信自来到大明朝,所见的太监宦官基本上都是低调而有礼的角色,对人对事也没有后世各种文学作品中那么变态跋扈。相反,恰恰是那些当时的大知识分子如杨嗣昌、薛国观、刘觉斯之流一个个自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经常拿大帽子压人。

    天色见黑,李信随着锦衣卫直奔紫禁城而去,于路上他想到了一个并不寻常的问题,平日里皇上传旨都是经由太监的,今儿怎么想起用锦衣卫了?况且大军调动要内阁经由兵部下令,皇帝一句口谕便越俎代庖,是不是不和体制?不过,李信也只是在心中疑问,总不好当面去问人家此事吧。

    从北城门走安定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