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流贼势大

    第二百一十八章 流贼势大 (第1/3页)

杨嗣昌起行赶赴山西剿贼平乱,除了在京畿附近招募的新兵以外,带的大都是京营兵,战斗力一般。但事到如今就算硬着头皮也得上了,此前还有卢象升,高起潜等人为他打头阵,现在能打仗的越来越少,杨嗣昌一向以知兵著称,这一回是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

    大军选择的是保定至真定一线,最终由井陉穿过太行山进入山西。

    而自打太原陷落,晋王自尽殉国的消息传到京城之后,原本对杨嗣昌还充满了信心的崇祯皇帝突然也没了底,太原城乃山西第一重镇,城高池深,居然一夕城破,更重要的是山西尤其太原乃京师天然屏障,流贼一旦据此为祸进可攻三关取京师,退可守太原而据河东。

    这位已经龙驭天下十一宰崇祯皇帝,第一次对流贼产生深深的恐惧,哪怕是张献忠掘了老朱家的祖坟,他有的也仅仅是愤怒与自责。于是紧随着杨嗣昌的出京,皇帝第二道圣旨亦出了京师,召集各地兵马救援山西。

    可是能遵旨而行的又有几人?比如大同镇总兵王朴,尽管在出京陛辞时声泪俱下的表示一定要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一转脸便做起了自保的打算,这一回他是打定主意,只要守住大同的一亩三分地,便是打死也不轻易出兵。

    当然,能调大同府出兵的除了皇帝的圣旨以外,还有总督山西、保定、河南的杨嗣昌,在兵进井陉之前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大同镇总兵王朴,杨嗣昌早在真定府时就命人快马传令其出兵由北方大举压下,配合他在井陉入晋的军事行动。同时,又急调河南的左良玉率兵渡过黄河,北上进剿。

    对此,河南巡抚李仙风积极异常,毕竟流贼是在他们这里跑出去的,万一皇帝追究下来,丢官去职都可能是轻的。而左良玉不知因何却在济源境内摇摆不定。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信所属的三卫亦对是否出兵展开了一场讨论,实际上不管是杨嗣昌还是崇祯皇帝,都没指望李信的千把军卒,能够和流贼一较短长。尤其是杨嗣昌,三卫在级别上与大同镇总兵互不统属,但又同归宣大总督洪承畴与总督山西的杨嗣昌调度,可是杨嗣昌只派人去调了王朴的兵,并没有知会曾在年前与蒙古鞑子一战斩获颇丰的三卫镇虏军。

    这其中固然有对李信此人的蔑视,但更多的是对崇祯皇帝另立三卫这个决策的不满与抵制,就是到了这个时候他还在想着朝廷上的布局。

    而三卫之中主战的声音几乎只有李信一人,从毛维张到钱泰,乃至海森堡、艾伯特都持观望态度,就连李信身边一向惟他马首是瞻的陆九都沉默了。

    浑源州乃是李信布局之中的势力范围,流贼现在已经到了代州,与浑源州可说是近在咫尺。一提起代州,那张颇为顽皮的俏脸便时时映在眼前,她行走京师山西各地,协调各方关系,不是简单的女子,恐怕也只有在他面前才会如此露出不为人知的女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